「本文来源:太原广播电视台」
“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
冬季的山西,冰雪正妙,不如背起行囊,踏上旅途,来一场冬日之旅。
太原,九朝古都,“龙兴之地”,这座散发着独特魅力的城市,不仅有辉煌的历史名胜古迹,还有品类繁多的地道美食。
如果你到了太原,那太原的早餐你一定不能错过。
吃头脑,有头脑
首当其冲的一定是太原头脑,但是除了太原人以外,知道的并不多。据说,头脑是太原人傅山先生发明的。
傅山中年丧妻之后一直照顾年迈的母亲。母亲体弱多病,傅山十分心疼,便研制出了以羊肉、莲藕、山药、黄芪、良姜、煨面(炒过的面粉)、黄酒、酒糟八种药材和食物为原料的“八珍汤”,让母亲冬季早上吃,滋养身体,冬季过后,母亲精神焕发,恢复如初。
至此,许多人慕名前来打听“八珍汤”。时值清兵入主中原,傅山悲愤之极,特意把“八珍汤”改叫为“头脑”,意思是反清复明需要用头脑。
早年太原人天不亮就起来吃“头脑”,也叫“赶头脑”,需要挂灯笼照明。
一碗看似平淡无奇的“头脑”,就足以让太原人站在早餐鄙视链的顶端。头脑暖胃滋补,尝过之后实在令人拍案叫绝。
头脑端上餐桌,迎面而来的是清淡的黄酒香气,拿着勺子沿着碗边溜一圈,舀得满满的,夹一点切成小段的老韭菜放上,满满一大口,微咸、略甜、还有些许酒气飘入鼻腔,再拿筷子从糊糊里捞一块煮得软烂的羊肉,入口绵软,毫无腥气。
太原头脑不仅仅是美食,还包含了太原的历史文化、饮食文化,是太原人舌尖上的“财富”。如果你第一次来太原,一定要“赶一次头脑”。
打卤面才是灵魂早餐
太原人的早餐离不开一碗灵魂打卤面。
要说起太原人早餐吃打卤面的历史,那就有些悠久了,就算到了现在,打卤面依旧是招待亲朋好友的桌上餐。
特别是办喜事,男女双方主家为宾客准备的早餐一定是打卤面。
打卤面的做法多样,风味不一,用料也多种多样,随用料、做法不同,亦有不同风味。
打卤好不好,讲究一锅好汤,清鸡汤、白肉汤,各种散发着奇特香味的菌类在汤中贡献着奇鲜,汤清味正,是汤料中极品。
放上点鹿角菜(或黄花菜也叫金针),鸡蛋打散入锅,最后洒上点新磨的白胡椒,生鲜香菜,淋一勺热滚滚的花椒油,不算完,撒一把新鲜的韭菜才是这打卤的灵魂。
因太原有回汉两教,回族会以鸡肉切丝入卤中提香,而汉民则是将五花肉或是烧肉小片入锅提香。既然叫卤,稠乎乎的才名实相符,所以勾了芡的卤才算正宗。
卤与面的碰撞,香气与味蕾的融合,使每一个吃过打卤面的人都无法忘记,就像老太原人早上总会和院里邻居说一句,“走哇,一起跌碗面!”
老豆腐配油条,绝了
老豆腐起源于西汉时期,绝对算是太原早餐界的老祖宗。
一碗老豆腐,洁白明亮、嫩而不松,浇上独有的卤汁、韭菜花等调料,配上油条等,那绝对是太原早餐界的头一号招牌美食。
太原人的普遍“口重”,讲究“色”要浓,“味”要重,在白豆腐上浇上浓浓的粉汤,色泽就更丰富了,也有了嚼头,色香味俱全,令人食欲大增。
一碗羊汤暖整天
作为太原人,冬天的早餐少不了一碗羊杂割。
羊杂割,是山西的地方小吃,据传,羊杂割始于元朝,名字是忽必烈之母所赐。
把羊的心、肺、肝、肠、血等洗净,煮熟切碎,配上花椒、辣椒、盐、大蒜、葱、姜等作料,加上一些煮肉汤,做成“羊杂”,加上粉条一起吃。
在太原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卖羊杂割的店面,一般店主会直接问你要几两羊杂和肉,价钱是根据分量计算的,因为每家羊杂店的配料和方法都不一样,所以味道各有千秋。
汤浓,色白,味鲜,再配上酥软的烧饼,吃完之后只能用两个字来形容,那就是爽快。尤其是冬日早晨来上一碗,真的是让人从心底暖到脚底,一天都是活力满满,充满了干劲。
丸子汤最简单也最不简单
太原的丸子汤,是独具山西人口味的好味道,一般都以牛或者猪骨头汤为主。
制作丸子煞费工夫,牛肉要选用偏瘦的通脊肉,就是牛后背上的外脊肉,这样炸出来的丸子筋道一些。
牛腱肉汤、牛腩汤、牛肉清汤三种汤底混合,再加入各种独家配料,这样一碗汤就制作好了。
喝丸子汤最好的搭配当属甜麻叶,把红糖抹在面上,切成块下锅炸,微甜香脆。一口麻叶一口汤,幸福就是如此了。
热乎乎的早餐,代表了太原人热情、沉稳、内敛的性格,以及对待生活的态度。这么多美味可口的早餐,你还不心动吗?(杨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