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剑馒头鸿运当头的小胖子是这样出炉的浙

提示信息

爆竹声声辞旧岁,又是一年春来到。不觉间,年的新春佳节已经到来。年味是什么?

过大年,穿新衣,拿红包;回到家吃上一口老妈包的饺子;一家人一起磕着瓜子,看着春晚,有说有笑……

关于年味,一千个人可能有一千种解读,不变的是那份亲情与关爱,期盼与团圆。只是今年,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春节里,因为疫情,许多群众性喜庆活动都已取消,公众场馆已关闭,也许大家会觉得少了一份过年的热闹。

为此,浙报集团绍兴分社联合绍兴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在浙江新闻客户端绍兴频道联合推出春节特别策划——网上品年味。

一样的年味,不一样的呈现!我们专门提前采写录制了一系列年味视频,希望能为守在家里的大家增添一些过年的烟火味!

正月以来,诸暨市马剑镇的老街馒头店内,戴振宇一家变得异常忙碌。十几个人井然有序地分工合作,外间男人们忙活着套笼蒸馒头,内间妇女们快速地搓着手中的面团。

“每天最多能睡2个小时,正月里就更忙了,几乎每天要做2万个馒头。”戴振宇的妻子戴小雅说话间,把揉好的面团切成一个个小块。从前一天的中午开始,戴小雅已经24个小时没有合过眼了。

马剑馒头源自清代末年,是马剑传统美食“八大碗”之一,也是马剑“过小年”民俗文化中必备的一道佳肴,大小宴席上都少不了马剑馒头。它本身白白胖胖,有着“发”的含意,再在上面加盖红印,寓意鸿运当头。

马剑馒头传到戴振宇他们这里,已经是第三代了。不同于其他馒头的做法,马剑馒头是纯手工制作,以面粉为主要材料,传统馒头多用发酵粉发酵,而马剑馒头却用酒糟替代发酵粉。

“最主要的就是自制的酒酿,用它发酵出来的馒头有一股特有的酒香。”戴小雅介绍说,“马剑老街馒头店是从太公太婆手里传下来的,靠家人口传心授,原汁原味的传统手艺让馒头一直保持着香醇的味道。”

戴振宇出生于年,是土生土长的马剑人,从爷爷戴兴浦开始传承马剑馒头制作工艺。戴振宇原来是村里的水电工,从年开始帮衬着父母做马剑馒头,年开始全职做马剑馒头的生产。

戴振宇转行做馒头之后,很多人都觉得可惜。戴振宇也犹豫过,但是为了传承家族的手艺,他决定放弃自己喜欢的工作。

刚开始,馒头的外观上不是很好看,市场接受度也不高,为此,戴振宇一遍又一遍的尝试,他在制作酒糟、和面、揉面团、搓馒头、套笼、蒸烧、刺孔、敲印每一个步骤上细致钻研,改良了原本的制作工艺,做出了的馒头口感更纯正,外形更好看,市场接受度也更高。

说话间,15个笼屉内的马剑馒头蒸好了。这时候,戴振宇夫妻俩借助梯子,配合默契的打开蒸笼,并且以极快的速度,用竹签在每一个馒头上刺上小孔。“主要是为了不让馒头瘪下去,看起来白白胖胖。”戴小雅笑着说。

这边将蒸好的馒头戳孔,那边给戳完孔的馒头敲上红色的印章,一个正宗的马剑馒头算是做好了。

新鲜出炉的马剑馒头看起来又松又软,掰开来里面的孔就像蜂巢,吃起来还带点酒酿的甜润,不仅口感好,且清香扑鼻。

“吃马剑馒头有讲究,先把馒头掰开,将大块扣肉夹在馒头中间,大口咬着吃,汤卤会渗出,才能感觉出滋味。”来购买马剑馒头的村民给我们演示了一遍马剑馒头的吃法。

戴振宇介绍说:“做生意最重要的是讲究诚信,我们家的馒头每一步都严格按照工艺流程来,绝不偷工减料。有时候外地客人,我们会先寄过去让他们尝下,他们觉得好才大批量寄的,而且一定要保证馒头的新鲜度。”

由于马剑老街馒头味道正宗、口感纯正,再加上老板信誉好,上海、杭州、宁波的顾客慕名而来,戴振宇的生意越做越好。戴振宇为“马剑老街馒头”注册了商标。

年5月,马剑馒头制作技艺被列入诸暨市第八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年10月,戴振宇被评定为第七批诸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马剑馒头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年4月,戴振宇被授予“诸暨工匠”称号。

创业做馒头其实是件比较辛苦的事情,但为了这么多年老祖宗的手艺不丢失,这都是值得的。“我们要做的就是把正宗的马剑馒头多渠道推广出去,让更多的人知道,让这门手艺能够更加长久地传承下去。”戴振宇说。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hbyx/54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