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出台了史上最严禁酒令其实中国历史上多

中国历史上多次发布过“禁酒令”。所以,“禁酒令”古已有之;也并非于今为烈。

夏禹:最早禁酒的帝王

《战国策·魏策二》记裁: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遂疏仪狄而绝旨酒。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大概意思是:夏禹的女人命令仪狄酿酒,味道美极了,献给夏禹品尝。夏禹觉得很好喝,但不赏仪狄反而疏远了他,戒绝了甘醇的美酒。断定今后一定有因为饮酒无度而亡国的君主。

后来的事实证明,夏禹很有先见之明。夏商两朝的末代君王都是因为酒亡国。

夏桀“作瑶台,罢民力,殚民财,为酒池糟纵靡靡之乐,一鼓而牛饮者三千人”。商汤起来造反,将夏桀放逐。

商代贵族更喜欢饮酒作乐。出土的商代酒器数量之多,种类之繁,工艺之精,算得上是世界之最。这足以说明商朝统治者对酒的喜好。

商纣王是有名的无道昏君。每日在后宫饮酒作乐,开设酒池肉林,为长夜之饮。将美酒倒入大池中,将烤肉悬挂起来。池里可运舟,酒糟堆成山。这些还不够,纣王令男女脱光衣服在酒池肉林中追逐打闹,七日七夜不歇。纣王如此荒淫无度,以致国事糜烂,最终周军攻入朝歌,纣王鹿台自焚。可谓身死国灭。史家普遍认为酗酒成风是商朝灭亡的重要原因。

《酒诰》:第一部禁酒令

公元前11世纪的周成王时代,中国终于出现了以文字记载的最早的禁酒令。

当时周朝建立时间不久,商朝遗留的酗酒之风在民间依然盛行。有终日饮酒,且饮且唱,状类癫狂,一头栽死在沟渠中的;有聚众狂饮,借酒滋事,打骂他人的;酒后杀人、放火者也有。

以周公旦为代表的执政者感到再这样下去有重蹈商朝覆辙的危险,下决心要除恶习,正民风。

因此,当周公封自己的弟弟康叔于卫(地名)时,令康叔在卫地宣布禁酒之令,即为现存于《尚书》中的《酒诰》。

在这部诰词里,周公制定了一系列有关限制饮酒的法规。大致如下:一、不准经常饮酒。只有在祭祀时,或父母喜庆的日子,或与老年人、君主相聚时方可饮酒。二、不得醉酒。饮酒要有节制,要有界量,要保持威仪。三、聚众酗酒的,予以严惩。四、要爱惜粮食,多打粮食。孝敬父母,不得放纵。

周朝还率先把酒活动引入了“礼”,搞了一套等级森严、人伦严格的规矩,主宾如何敬酬互动,最尊贵的人士坐在哪,以及酒的摆放位置等小细节,都做出规定,同礼和仪挂钩,谁坏了规矩,要受惩罚。中国酒文化中的繁文缛节,就始于周朝,影响了中国酒事几千年。

西周的执法很严,专门设立“酒正”官职,负责酿酒和用酒的事宜,并根据酒体形态、酝酿时间和酒事用途,划分出等级分明的若干类酒。对于聚众饮酒的人都抓起来杀掉;如发现私酒,轻则罚没酒曲或酿酒工具,重则处死。

经过努力,西周的初中期,酗酒的风气大大收敛,酒风变得内敛纯正起来。酿酒的也少了。老百姓手里粮食多了,生活改善了,社会安定了。

楚恭王:杀掉贪杯名将

我国春秋时期,晋楚争霸,楚恭王带领大军与晋军大战于鄢陵。楚军大败亏输,折损大半,楚恭王的眼睛中箭,狼狈退兵。

大司马子反平素作战英勇,很受楚恭王赏识,只是爱酒如命。回营后喝了很多美酒,栽倒在床,人事不省。

楚恭王心中不服,决意再战。找子反商量,发现他烂醉如泥。楚恭王大怒,说:“我为了打赢今天与晋军的恶战而亲冒矢石,受了重伤,现在指望能派上司马子反的用场,可他却成了这副样子。他心中既没有国家社稷,又不体恤我军士兵。我实在没法再打下去了。”于是下令收兵撤退,并以耽误战事的罪名杀掉子反。

汉武帝禁酒

汉武帝一代雄主,北征匈奴南定闽越,有开疆拓土之大功。但打仗要花钱,可谓是日费万金。为解决缺钱这一天大的难题。汉武帝只好把全国的酒类酿造、买卖的权限收归到国家所有。同盐铁一样。通过酒所得的钱都充作了军费,才有了汉军北逐匈奴的壮举。。

三国时期:五次禁酒

三国时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也是崇尚酒的时代。

但汉末以来,各地战乱频繁,百姓离乱,使原来最为繁华的中原地区,竟出现了“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惨状,生产力难以保证,严重影响了社会生产。

粮用不足的情况就一直困扰着各方势力,酿酒耗费了大量粮食,造成浪费。为维持政权、军队的正常开支,各处普遍禁酒。曹操、吕布、张鲁禁酒皆缘于此。而蜀中虽号称富足,一朝天旱,刘备也断然实行酒禁。后来的诸葛亮也禁酒,想多储粮草以备北伐。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曹操也是一个爱酒的人。

在北方的全面胜利之后,曹操准备南征,意欲荡平群雄,一统天下。但是,中原打烂了。尽管曹操搞了屯田等方式以增加生产,其粮草却无法支持曹军的连年征战。

酿酒需消耗大量粮食,在国用不足的情况下,造酒必与军民争食,故曹操于建安十二年颁布了禁酒令,以便储备粮草。

在军事处于第一位的战争年代,所谓民生民食也得为其让路,何况酒这一奢侈品。

孔融却不理解曹操此举的良苦用心,于是在一封题名为《难曹公表制酒禁书》的信中,孔融先是大谈一通天有酒星、地有酒泉的歪理,并称“自古不能无酒,大汉江山靠的就是酒”,继而又在给曹操的一封复信中露骨地讥讽道:“暴君桀、纣皆以色亡国,你何不干脆把婚姻也禁了。现在禁酒,其实是爱惜粮食。”(原文:夏、商亦以妇人失天下,今令不断婚姻。而将酒独急者,疑惜谷耳,非以亡王为戒也。”)“惜谷”之说,虽是大实话,但曹操也是没办法,想多搞点粮食也无其它好法子可想。

曹操和孔融之间禁酒与反禁酒之争可算是很尖锐的了。但最终,还是以曹操的胜利而告终。

以上是中国历史上几次有名的禁酒。其实在中国历史上禁酒极为普遍,除了政治原因外,更多的还是因为粮食问题引起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33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