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南海网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大暑分为三候:“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
世上萤火虫约有2千多种,分水生与陆生两种,陆生的萤火虫产卵于枯草上,大暑时,萤火虫卵化而出,所以古人认为萤火虫是腐草变成的;
第二候是说天气开始变得闷热,土地也很潮湿;
第三候是说时常有大的雷雨会出现,这大雨使暑湿减弱,天气开始向立秋过渡。
作为夏季最后一个节气,同时也是“三伏”之中的“中伏”,大暑时节被认为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在大多数人眼中,在屋里吹着空调吃冰西瓜,就是度过大暑时节的“正确姿势”。
其实,海南这些甜蜜沁凉的糖水也是消暑的利器↓↓↓
糖水历史悠久。据说,古时候,王公贵族参加盛大宴会后,会食用一种甜汤,用于调和食气和帮助消化,被后人视作糖水的前身。
仙草
仙草又名仙人草、凉粉草。仙草茎叶晒干后可以做成烧仙草,也叫凉粉,是一种消暑小吃。
民谚说“六月大暑吃仙草,活如神仙不会老”,仙草冻和烧仙草也是海南人常见的消暑凉品。
糖水面
糖水面加蛋,配油条,已经成了多年糖水面老客的标配宵夜。在清补凉“大军”占领海口大街小巷的今天,糖水面却一直以一种独特的姿态深藏在海口老街区的小巷中,等待着对它青睐有加的老主顾。
糖水面的红糖水汤需要熬制3个小时。
绿豆汤
夏季当推绿豆汤。绿豆汤可清热解毒、止渴消暑,是中国传统的夏季解暑饮品。另外,绿豆汤中还可以加入少量冰糖食用,更加好喝。
粿仔
起源于文昌东阁的粿仔汤,大米在水中浸泡涨大,打成粉,与蒸好的山药泥、紫薯泥或鸡屎藤粉分别搓揉成团,捏出不同口味的粿仔,倒入姜汤熬煮,加入新鲜的红枣、桂圆和枸杞调味增鲜。
为使其味道更富有层次感,店家还会根据食客的口味和要求,加入椰奶或酒糟熬煮汤底,并添入鸡蛋、汤圆和米糕等配料烹调,让甜蜜多了几重滋味,勾得食客迫不及待地伸入汤匙。
特色椰蓉汤圆糖水。
清补凉
澄迈金江糖水面铺的红糖水清补凉。
鸡屎藤
鸡屎藤不仅可以用来做成美食,而且它还是一味很好的中药。林捷介绍,鸡屎藤闻着臭,但味甘,善于化胃肠积滞,通导浊气。临床常用来治疗肠积、小肠不畅,小儿伤食脾积。也可健脾除湿,益气补虚。
甜薯奶
海口甜薯奶是一种老少皆宜的小吃,虽然它的名字里有个“奶”字,但是不含有一丁点牛奶。之所以叫甜薯奶,是因为它煮熟后,米团细滑可口诱人,汤汁浓白像牛奶。海口甜薯奶有两种:一种是甜的,一种是咸的。
常年高温潮湿的气候,让本地人寻求温和的食补方式调养身体。
对琼岛儿女来说,清甜的糖水,解得了夏,也暖得了冬。
岁月流逝、四时更甜的滋味,说到底就藏在一碗碗或清爽或滋补的糖水里。
市民在海口西天庙老传统糖水铺吃糖水。
养生贴士
大暑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段。持续高温天气且较为闷热,对人体的生理和心理会带来种种不利影响。
此时节人们要特别注意养生,多喝白开水、多吃苦菜,衣服搭配要得当,每天午后最好有半小时的午睡,此时养生重点为消暑宁心,去湿健脾。
专家建议,此时节应避免过度贪凉,坚持温水泡脚;经常吃点具有清热、健脾、利湿的食物,如绿豆、冬瓜、黄瓜、胡萝卜、西红柿、山药、鸭肉等;尽量不吃辛辣温燥的食物,少饮酒,少抽烟,少熬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