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时代贵州人从桂人到贵人他在

“被土盖住的地膜已经没了,外面还留一点,也是一捏就碎。”近日,贵阳市白云区牛场乡布依乡石龙村村支书罗红艳感慨,“我们村以种植辣椒为主,今年用上贵州省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研发的地膜,不用耗费人工去处理,它就像叶片一样自然融入泥土,还可以当肥料。”

罗红艳说的这种地膜,由贵州省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秦舒浩带领团队从年开始研发,以可降解PBAT、PLA为原料,生物质秸秆、酒糟、无机填料等为填充物,结合化学改性、物理共混和工艺调控等制成。

“生物降解农用薄膜解决了传统地膜回收难的问题。这种地膜在土壤中自然降解,降解过程中释放的生物质成分能为土壤提供营养,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在贵州省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展厅,秦舒浩拿出生物降解地膜向记者介绍,年以来,这种地膜已经在辣椒、草莓、烟草、中药材、食用菌等基地推广应用。

农户使用生物降解地膜

大至城市建设中用的聚烯烃结构壁管道,小到家用的蔬果气调保鲜膜,在贵州省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展厅里,民用产品涉及范围之广令人惊叹,这些都是秦舒浩带领团队在新材料领域结出的科研硕果。

秦舒浩(右)介绍科研转化成果

从“桂人”到“贵人”,秦舒浩和贵州结缘于学生时代。时钟拔到20年前,从广西桂林来到贵州工学院就读的秦舒浩,刻苦努力,在老师推荐下,读书期间就开始参与新材料产业的科研工作。如今,秦舒浩已为博士生导师、贵州新材料研究方向带头人。

在秦舒浩看来,贵州的科研工作挑战与机会并存。“一方面,以前的贵州作为欠发达地区,高层次人才少,科研水平有限。但另一方面,这也给予我发挥特长的机会。”秦舒浩说。

年,秦舒浩进入贵州省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他废寝忘食、兢兢业业,在这一领域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带领团队完成了多项科研成果,成果辐射汽车、农业、医疗、交通、旅游等行业。

贵州省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

塑料制品不可降解对环境造成的“白色污染”一直是“世界难题”。秦舒浩一直致力于复合改性聚合物材料工程技术研究,研发替代的可生物降解材料。努力终不会被辜负。今年4月,贵州省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的可生物降解材料检测实验室通过CMA扩项认证,成为贵州首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拥有认证资质的生物可降解材料检测实验室。

在生物可降解材料技术研发成功的基础上,秦舒浩把目光投向农产品的保鲜贮藏。“竹荪、李子等贵州特色农产品易腐坏、不易保存。尤其竹荪,市面上很难买到新鲜的,基本都是烘干的。”秦舒浩介绍,针对生鲜农产品易腐性、季节性和地域性等特点,年,他带领团队研发了可生物降解气调膜保鲜材料,具有透气、保湿、可降解优点,对农产品的保鲜时长和保鲜效果提高到普通保鲜产品的2到3倍。

竹荪保鲜效果对比

猕猴桃保鲜对比

年,秦舒浩带领团队利用农业废弃物研发出生物炭和生物炭基肥产品。“生物炭能够吸附重金属,炭基肥经试验证实,能够提高农作物30%的产量。”秦舒浩介绍,目前已开发出水稻、烟草、辣椒、薏仁米、菊花等专用生物炭基肥,在铜仁市、兴仁市、剑河县、毕节市、贵阳市白云区等地进行推广应用示范。

“聚焦工业固废磷石膏资源化利用存在的瓶颈问题,我们团队克难攻坚,突破磷石膏表面修饰技术,创新性地将工业固废与塑料管道融为一体,形成绿色环保塑料管道。从工业副产到新型塑料管道,既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又推动磷化工和塑料管道产业共同发展。”秦舒浩介绍,磷石膏增强塑料管道产品已通过相关检测,有望实现对增量消纳和存量削减的统筹兼顾。

秦舒浩团队科研人员在薏仁米秸秆生物炭基有机专用肥应用示范基地合影

生物炭基有机专用肥在水稻种植中应用

“科研成果的转化是一个不断改进、不断完善的过程,需要根据市场和用户的反馈和需求不断进行调整改进,以达到最佳的效果。”秦舒浩说。

苗绣产业在贵州促进乡村振兴、带动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一定作用。针对苗绣产业苗绣产业生产效率慢、产能低等问题,年秦舒浩带领团队为苗绣企业研制出刺绣专用水溶膜材料,替代传统牛皮纸衬底,解决传统苗绣产业生产效率慢、产能低、牛皮纸底布不易剔除、易产生瑕疵、效率慢等问题。

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

古苗疆公司总经理刘英向秦舒浩反馈:“贵州气候潮湿,夏季手指出汗会使水溶衬布变软,影响刺绣效果”。针对企业反馈的情况,秦舒浩带领团队对水溶膜材料进行改进。开发出低、中、高温三种水溶膜材料,有效解决湿度对膜在使用过程中的影响。

刚解决一个问题,新的问题又出现。

秦舒浩在与该苗绣企业绣娘的交流中发现,“很多绣娘都是将绣制图案先画或用剪纸贴在绣布上进行绣制,绣娘既要会画图还要会配色,刺绣门槛高,工艺比较复杂,透明的水溶膜如果能简化这一工艺就好了。”秦舒浩告诉记者,针对这一情况,他和团队又对水溶膜材料进行升级,增加印制功能,可将绣图直接通过打印和印刷形式呈现在膜上,丰富绣品图样,降低刺绣门槛。

使用可印制图案苗绣专用水溶膜绣制的刺绣

多年来,在研发新型材料的道路上,秦舒浩带领团队不断前行,研制出的车用可注塑级植物纤维材料,填补行业空白;研制的大口径聚烯烃结构壁管道,经住建部鉴定达国际先进水平,并建成世界首条口径大于毫米的合金波纹管道生产线,实现规模化生产和应用;创新高性能低成本再生改性料及其他塑料制管技术,促进再生塑料产业链的延伸和产业升级;完善我国再生塑料管理体系,主持编制再生塑料制品的国家标准。

“我们坚信新材料产业必将成为未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基石和先导。”秦舒浩表示:“让企业在创新的路上少走弯路,就是我从事科研工作的意义。”

本网记者:丁憐

一审:丁憐

二审:李蓓

三审:彭奇伟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24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