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舌尖上的武夷

白癫疯有效方法 http://m.39.net/pf/a_4355346.html

春节刚过,身边就有一些爱茶的朋友紧锣密鼓的计划着茶山之行。

茶道君不小心窥到了某同事的茶山旅行计划,计划表上清晰的写着“武夷山之旅”五个字。

本君转头一想,难道这位同事是过年时吃了太多油腻的东西,故而想去武夷山喝点武夷岩茶解解腻?

原因具体为何,本君暂且不做定论,但是说起武夷山,本君倒是有一些深刻的感受和经历跟大家分享。

想必大家都听过“桂林山水甲天下”,但是你知道后一句的“不及武夷一小丘”吗?这里的“武夷”指的是旅游胜地——武夷山。

武夷山号称“丹岩碧溪转,奇秀甲东南”,关于这个说法,首先要从武夷山的形成原因说起。

大约一亿八千万年前,亚欧大陆已经基本成形,但是在东南沿海,产茶圣地武夷山还是个内陆湖。

四周高山的岩石经过漫长风化形成碎屑,在流水作用下冲积到湖盆中,经年累月,堆积成几十米甚至几千米的岩石层,碎屑中的铁被氧化,岩层就变成红岩。

再经过中生代后期的地壳运动使武夷湖盆上升,丹霞地貌才露出雏形,即今天的武夷山风景区。

今天说起武夷山的魅力,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点。

地质学家说武夷山是国内典型的丹霞地貌,有三十六峰,九十九岩,在丹霞地质地貌研究方面很有价值。

喜欢茶的人说,武夷山是产茶圣地,从地质地貌来看正好对应陆羽《茶经》说的“上者生乱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故而这里的茶独树一帜。

热衷探索传统宗教文化的学者说,武夷山是中国儒释道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对研究宗教文化历史源流方面有很大的价值。

喜好游山玩水的人说,这里山水绝美,气候宜人,是旅游度假的安乐之所。

我相信我那位已经做好了计划的同事,可能就属于这四个群体中的其中一个群体。

然而无论你属于哪一个群体,只要来到武夷山,你都避不开一样东西,那就是武夷山的美食。

如果说茶是大自然对武夷山最大的恩赐,那么武夷山美食则是武夷人民的智慧结晶。

几年前,作为茶道新生活《茶源地理》系列丛书采编团队的成员之一,茶道君跟随大部队,以记者的身份进入武夷山采访,虽说我们的主要任务是采访跟茶有关的信息。

但是正所谓“民以食为天”,我们在采访过程中也品尝不少武夷山的美食,时至今日,那些味道依然萦绕在我舌尖上,下面本君就带朋友们一起回味一下那些年在武夷山吃到的美食。

来武夷山的很多游客都会满怀敬意的参观朱熹故居,原因之一是武夷山作为朱子理学之乡,朱子理学思想很是令人敬仰,除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品尝“朱子家菜”。

文公菜

文公菜又名“什锦圆”,朱子家菜之一,属于武夷山的传统名菜。在民间流传已近年,目前已经成为宴请贵客的必备名菜。

文公菜的原材料丰富而精致,主要是精猪肉、鸡蛋、精粉等,制作技艺也是繁琐耗时,口味上偏咸香,入口鲜醇,正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吃过后你可能再也忘不了这种味道了。

胡麻饭

武夷山民间流传很多神话传说,传说胡麻饭就是神仙招待客人的小吃,所以也称为“神仙饭”。原材料是糯米,白糖和芝麻,胡麻饭黑白分明,口感细腻香甜。

关键是武夷山雨量充足,气候温润,年平均气温较均匀,很适宜糯米生长。再加上武夷人民的心灵手巧,以糯米为主要食材的胡麻饭就被发明出来了,并且还留下了神话传说。

岚谷熏鹅

在武夷山的餐厅里,店小二都会给游客推荐一道菜——岚谷熏鹅,这道菜在武夷山菜系里有着明星般的地位,当地酒席必备名肴。

岚谷熏鹅外观金黄透亮,熏制的过程中加入了多种原材料,香气及其丰富,散发出桂叶香、茶香等香味,其中又透着麻辣香,最直接的口感就是“辣”,而且辣味持久不褪,建议平时吃不了辣的朋友闻闻香味也就够了。

银龙穿红袍

众所周知武夷大红袍乃茶中贵族,银龙穿红袍以茶入菜,以大红袍蒸乌尔鳗(白鳝),乌尔鳗的鲜嫩和大红袍的醇香完美结合,加以恰到好处的火候,最大限度的保留了大红袍的香气和鳗鱼爽口弹牙的口感,加入辅料鲜橙皮,酱油,食盐调味。通常餐桌上,一眨眼功夫,一盘银龙穿红袍就被瓜分完了。

饴子

武夷山方言发音:“咦解”或“移解”。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又称之为鬼节,这天傍晚,当地人有给故人点红烛、烧纸钱等拜习俗。

而在厨房,家家户户都在烹制武夷山中元节特有的美食—饴子。

制作时将充分浸泡的糯米磨成米浆、为了防止米浆蒸熟后过粘或过硬,可适当地掺入粒米。饴子通常有甜或咸两种口味。

孝母饼

顾名思义,孝母饼是一款为孝敬母亲而制作的饼食。相传为朱熹发明,朱子奉母至孝,远近闻名,其母喜食亲手做的汤饼。

朱子每次出门远行游学,都要亲手制作大量的汤饼贡奉母亲,漫漫长日,以慰老母思儿之情,乡人感其孝心,相互效仿,以饼奉母,教化子孙,乡人遂称此饼为“朱子孝母饼”。

朱子孝母饼制作考究、用料精良,以当地所产之莲子、板栗、槟榔芋等为原料制成,清香可口、滑而不腻。

清明粿

清明粿也叫鼠曲粿。清明在春季的时候制作食用最佳。采摘鲜嫩的鼠曲草捣烂(平时大部分用艾草来做),取用草汁和入米浆,蒸熟,包上香菇、笋丝、肉丝、脆菜等制成的馅,做成绿色的大饺子。

武夷山的清明粿馅料饱满,粿皮有弹性,有些小摊还会将蒸熟的清明粿再煎一下,这样吃起来更加香脆可口。

笋饼

笋饼是武夷山农家常见美食,味美、香浓,独具地方特色。

饼制作流程先将春笋去其笋衣,后放入锅内煮5-6小时,待熟后捣烂,再按比例配上米粉、糯米粉、红酒糟、辣椒粉、食盐、葱头、味精及香料等一起倒入笋泥中搅拌均匀,入锅蒸熟,待冷却后捏成圆饼再晒干或烘干。

食用时切成薄片,用油煎一下,或者搭配蔬菜、肉类下锅一炒即可,也有人喜欢直接吃,但单独吃味道偏咸。

千层糕

层糕在武夷山被称作为一九层糕,因糕点有九层而得名,也常被叫成层层糕。九层糕主要原料有:米、咸菜干、五花肉丁、葱花、香菇。

九层糕多切成菱形,这样外形即美观又小巧,吃起来也较为方便。

每到重阳佳节,武夷山市民虽不会家家户户都登高远眺,但大多数家庭都会亲自蒸上一锅九层糕,给邻里、亲朋好友赠上一大碗,相互品尝,预祝彼此家庭和睦团聚,事业节节高升。

光饼

光饼的由来相传和戚继光有关。明嘉靖四十二年(公元年),民族英雄戚继光率军入闽追歼倭寇。

不想连日阴雨,军中不能举灶,戚继光便命烤制一种小饼,用麻绳串起挂在将士身上充当干粮。后人感念戚公,便把这种小饼叫作“光饼”。

现在在武夷山星村镇的大街小巷都能看到卖光饼的摊子。

其制作方法是:面粉和好发酵后,掰成若干个小面团,将肉沫葱馅放入其中,再揉捏成饼胚,在饼面上戳几个小孔,过水后将饼贴在烘烤的火炉壁四周,5分钟后即可出炉。

薜荔冻

薜荔冻是武夷山的一种传统饮品,采用野生薜荔果去籽暴晒后加工而成的清凉饮品,形如果冻。吃时加入白糖、蜂蜜等,口感顺滑,清凉可口。

夏季的武夷山略微炎热,食用薜荔冻正好清热解暑。

最后预祝我那位已经做好计划要去武夷山旅行的同事以及所有想去武夷山旅行的茶友们,旅途愉快,看遍美景,尝尽美食,喝遍好茶。

作者

茶道君

图片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24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