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的传统酱香酒其实就是坤沙酒,没有后来的碎沙酒,翻沙酒的。本来坤沙酒就没有什么好特别的,因为它就是从很久以前流传下来的传统工艺,只是后来人们发现碎沙酒,翻沙酒也可以酿出酱香味,而且资金回笼快,收益比坤沙酒高,才逐渐泛滥起来的。事实上,我们越来越难买到所谓正宗的坤沙酒。
坤沙酒:又叫捆沙酒,捆子酒,“沙”指的是高粱,采用当地的红缨子高粱和小麦,利用回沙工艺酿出来的酒。用完整的高粱(有小部分破碎,破碎百分比小于20%)进行发酵、蒸煮。因为保持了高粱的完整性,因此出酒率低,酿造周期长。回沙工艺就是,一年生产、二次投料、九次蒸馏、八次发酵、七次取酒,不断地来回发酵、蒸煮高粱,并经过3年以上的窖藏才能进行勾调成品出厂。
碎沙酒:那么顾名思义,用粉碎的高粱酿出来的酒称为“碎沙酒”。“碎沙酒”生产周期短,出酒率较高,品质次于坤沙,一般烤两三次就把粮食中的酒取完,走不完完整的回沙工艺。
翻沙酒:用坤沙酒最后第九次蒸煮后丢弃的酒糟再加入一些新高粱和新曲药后酿出的酒,生产周期短,出酒率高,酱味淡。
串沙酒:也叫串香,坤沙酒最后一道蒸煮后丢弃的酒糟,加入食用酒精进行蒸馏取酒。
坤沙酒价格高,碎沙,翻沙便宜,这也是市场需求,毕竟高价酒还是有很多人喝不起或者说舍不得喝。但是现在很多酒商喜欢以次充好,明明就是翻沙酒也说是坤沙酒,坤沙酒已经是立足市场最基本的要求了,消费者只认坤沙酒,你说的你的酒是碎沙酒,翻沙酒那根本就没人要,就连只卖二、三十块的酒也说自己的酒是坤沙酒。看到这,我们消费者就头大了,真的坤沙酒这么难找了?
目前来说没有准确的理化指标能说明一个酒是不是坤沙酒,我们只能通过口感和价格去判断。
关于坤沙碎沙翻沙酒的主流感官描述:
优质坤沙酒:浓漆味,入口酱味明显,微苦略甘,夹带淡淡的焦香、花香,在口中逐层释放,层次细腻,回味幽雅且长。
一般坤沙酒:漆味较浓郁,入口酱味明显,苦略出头,焦香有点露头,花香淡雅,但层次感不够丰满,回味幽雅。多数便宜的坤沙酒是6,7轮次酒勾得比较多,如果是优质的坤沙酒中间3,4,5轮次的酒会勾兑得比较多一点。如果你喝到一些酒感觉比较新,但是酒色又比较黄的话,那一定是6,7轮次的尾酒多了。
优质碎沙酒:入口酱香发闷,无漆味,但是入口柔和不苦,略发甜,一般头段微微酱感,逐步到中段发力但还是绵软无力,基本无层次或者层次模糊,极其轻微焦香或者无焦香,带略微模糊的花香或无花香,回味干净且非常短暂。
一般碎沙酒:入口酱香不明显,无漆味,但是入口顺不苦,中段发力微有酱味感,后段部分偏浓香感,收味短且略带邪杂味。
优质翻沙酒:入口苦重,略带漆味,焦苦香明显,糟臭不露头,尾略带有焦臭糟香味。
一般翻沙酒:辣口,入口时会有酱香风格,之后便消失,无焦苦香,只有糟臭露头,不能完成整体的酱香风格,回味还会给人浓香感。
那么怎样通过价格去判断是不是坤沙酒?
首先,我们先要确立一个正确的观念,一分钱一分货,太便宜的酒不能相信是坤沙酒。之前就有些酒友找我,上来就说你这有没有坤沙酒,我说有,然后报了个价,他立马说不便宜啊,我问他要什么价位的,他就说要4,50块的酒,我说很抱歉,你要4,50块的酒我有,但是坤沙就没有。
传统的坤沙酒是5斤高粱出一斤酒的,高粱和酒曲的比例是1:1,本地小红梁价格大约为4块一斤,小麦为1块一斤,各五斤的话合起来就25块的成本,我买材料就已经花了25块的成本了,这都还没开始酿酒呢?你有没有把人工,水电,仓储成本,税费,出酒损失率算进去?
那些张口来就说茅台酒实际成本才几十块的,是根本没有把劳动成本算进去的,只考虑材料成本的,实际上这个世界上的所有商品贵的都不是材料,而是智慧技术。俗话说,时间才是最宝贵的金钱,有实力能把巨额资金囤放5年的酒厂并不多,很多酒厂为了回笼资金,都会缩短存放期,即本应该是5年之后出厂,但是缩短为一年。
考虑到利润的问题,茅台镇多数坤沙酒价格在80-块,如果是同行收购的话,价格会低不少,但是散客的话,只能买到这个价格的坤沙酒。时常有些酱香酒的爱好者会说,百元以下无好酒,如果是比较有规模的名牌酒的话,营销成本不容小视,价格还要往上抬几十到上百块。
关于“坤沙酒的秘密”就介绍到这里了,实际上做酒这么多年,本着良心说,我也帮助很多酒友找到自己喜欢喝酱香酒,能找到质优价廉的正宗坤沙酒,确实能省不少钱,这样自己也能放开了喝,喝的也开心。
感谢阅读,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