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酒的美
在东周列国时期,楚国人的酿酒技艺可以说已是名列前茅,楚酒的种类繁多且为上品。有一种植物在当时的酿酒工艺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它就是苞茅,楚国盛产的这种苞茅生长在江淮流域,楚人收获苞茅后,将其捆在一起,用酒从上往下浇灌,酒糟则被过滤到苞茅之中,流淌下来的酒液变得澄清纯净;不但如此,苞茅中蕴含有一种特别的芬芳气味,在过滤时被带入到酒液中,这种香茅酒在一些文献中可以看到,称之为“缩酌”。
苞茅楚王向周天子进贡的贡品之一就有苞茅的身影。在楚成王时期,国势壮大,楚王不满足于现状,一度中断了向周天子的进贡,周、楚关系恶化,频频发生战争。霸主齐桓公此时便打着“尊王攘夷”的口号东征西讨,齐国曾率领其他诸侯国陈兵楚国边境,打算讨伐楚国,理由之一就是楚国没有向周天子进贡苞茅。《左传》记载“尔贡苞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如此看来,苞茅在当时来说应该也属于紧俏物品。
古人酿酒效果图醉酒误事
楚人善于酿酒,也热衷于饮酒,在周朝列国中,楚国饮酒的风气最盛。《左传》中就有很多篇幅关于楚人饮酒的记载,其中一则关于醉酒贻误战机的故事颇为经典,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鄢陵之战”。
鄢陵之战效果图公元前年(周简王十一年)农历六月,楚国军队和晋国军队在鄢陵(今河南鄢陵县北)相遇,双方酣战一日未分胜负,晋军厉兵秣马准备明日再战,楚共王得知晋军有所准备后,欲召见司马子反商讨对策,哪知当晚子反的仆人献了一坛美酒给子反喝,子反喝得酩酊大醉,楚王一看主将醉成这样还怎么打仗呀,于是连夜撤退。子反酒醒后懊悔不已,再加上楚王和令尹子重都责难与他,子反于是畏罪自刎。子反,他实际上是楚穆王之子,楚庄王之弟,现任楚共王的叔父,时任司马,妥妥的“皇亲国戚”,因贪杯闯了弥天大祸,实在是可惜。
子反剧照不过楚人嗜酒确实是在骨子里的,他们丝毫未受到国家禁酒令和节制饮酒礼俗的约束(周人也饮酒,但他们一般选择在夜晚而不在白天),而楚人白天也饮酒,《左传》记载昭公七年,楚灵王饮酒就是在白天;《招魂》也记载楚国贵族不分日夜的沉湎于酒色中。
楚灵王剧照前车之鉴
然而众生百态,随手一搜,当代“子反”比比皆是,例如近日广东交警在佛山一高架桥上发现一小车停靠在靠边车道,未打双闪,也无任何防护措施,交警发现司机在车上呼呼大睡,透过车窗都能闻到浓浓酒气,经过调查惊人发现该司机在年因醉驾已被吊销驾照,今年好不容易又重新考回驾照,可惜又来了个“二宗醉”,结果又被吊销驾照!
醉酒男司机另一位网友在近日凌晨2点也遇到了类似事件,一名年轻的女孩醉酒之后当街酣睡,网友无奈吐槽:“喝成这个样子,不怕遇到坏人吗?”
醉酒年轻女子历史是一面照妖镜,不仅鉴照过往,也反射当下。不是“贵妃”,何必要醉酒;无论是借酒助兴,还是借酒消愁,不要忘了扛在你肩上的责任,对社会对家庭的担当,对于酒,吾认为还是小酌怡情最美。闲暇时光,约上三五知己,几碟小菜,觥筹交错,欢声笑语,快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