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青年上封面丨捡垃圾的博士李东所学践

封面新闻记者杨晨图片由中科院成都生物所提供

人物名片

李东,年生,博士,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畜禽养殖污染控制与资源化技术国家工程实验西南分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西部青年学者,中国科学院环境与应用微生物重点实验室青年创新团队负责人,国家生物质能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国家农牧副产物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国家科技部《生物质能源产业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编制组专家。

研究方向为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重点从事畜禽粪污、农作物秸秆、生活垃圾、工业糟渣等有机废弃物能源化、肥料化和饲料化的基础研究、应用开发、成果转化和国际援助等工作。

李东常常自嘲,自己就是个“掏大粪,捡垃圾,拾秸秆”的人。别人眼里的“废物”,他待宝贝一样,甚至赋予其新的“生命”。

从研究生开始,他就一直从事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的开发工作,经过十多年的实践,围绕秸秆、养殖粪污、生活垃圾等生产生活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从产品、设备、工艺等方面研究形成了成套技术,取得一系列研发成果,并用于现实中垃圾分类后的有效处理和利用。

近日,四川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批准了《成都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该条例将于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意味着“垃圾分类”也将正式进入成都人的生活。垃圾分类后该何去何从?后续的垃圾处理系统如何完善?李东说他的工作就是从技术层面作好衔接和保障。“虽然研究面对的东西‘又脏又臭’,但做的事是有意义的。”他认为,能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来践行“青山绿水”的新发展理念,乐在其中。

变废为宝

把厨余垃圾变成有机肥料

在家里,李东的女儿常常问他:“爸爸,你在单位都干些什么呀?”而李东总是笑盈盈“自嘲”:“爸爸就是一个捡垃圾的。”

“捡垃圾”这件事儿,李东干了近二十年。从年考入四川大学学习生物工程,再到中科院广州能源研究所攻读生物能源,直至博士毕业后,又进入中科院成都生物所钻研环境生物学,李东所学都是为“垃圾处理”事业作支撑。

“专业一点讲,我所做的应该叫‘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除了我们现在常常说的市政垃圾以外,农业的秸秆粪便,工业的酒糟醋糟等,都是我的研究对象。只是现在因为市政的垃圾分类很火,所以这方面的工作就突出了。”

前期,李东主要是从能源化的角度去处理废弃物。“例如将其中的碳氢元素变成能源,但剩余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却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到了成都生物所后,李东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42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