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鹤峰贫困户酿酒养猪变身致富带头人人民日

陕西治疗白癜风医院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317332.html

工人们正在装酒。通讯员汪正玺摄

5月12日一大早,鹤峰县燕子镇大岩村七组“林家酒坊”已经热闹起来,屋里不时传来幸福的笑声。

“活儿轻松,每天工资元,早上来,傍晚回家,家门口打工和家务活兼顾。”在白酒灌装车间,45岁的五组贫困户刘永兰跟工友们一起一边操作,一边高兴地说。

酒坊的主人名叫林德新,今年50岁,一家4口,谁也不会想到他曾是村里的贫困户。

“前些年,就靠5亩瘦地维持全家生计,一年到头没啥其他收入,加之要供两个孩子读书,只觉得家里穷。”林德新谈及以前的生活,有着些许伤感。“又远又偏的穷山沟,谁会没事往这儿跑,就是有事也不愿来。”林德新说,他20岁就开始学煮酒,煮了20多年,即使煮的酒再好,由于以前交通不便,信息不畅通,加之小作坊式生产,不上规模,不成品牌,也卖不了几个钱。

国土面积2.2万亩的大岩村,海拔落差达,平均海拔米,距集镇35公里,全村共有户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户人,贫困发生率为51.3%,是该县51个重点贫困村之一,由鹤峰县人大常委会联系帮扶。

“不管怎样,我觉得自家还是比外面好,有看不厌的山,喝不腻的水。”林德新自豪地介绍说。大岩村风光秀丽,风景独特,气候宜人,森林资源丰富,山泉有特有的醇香。

因地制宜,因人施策。年1月,鹤峰县人大常委会驻村工作队帮助林德新注册成立了“德新家庭农场”,建起占地余平米的酒厂以及养猪场,采取家庭农场+基地+贫困户的方式,创新酿酒+养猪+猪粪+种植的生态循环产业发展模式,携手村民抱团脱贫致富。

“没有县人大的真情帮扶,不可能有我的今天。”不到一年就走出贫困的林德新对扶贫好政策非常感激。以前住的三间危房改造成平米的小洋楼,国家补贴资金1.5万元;协调资金5万元搭接三相电入户,保证白酒灌装设备开工投产;白酒商标注册及办理贷款、营业执照等,没让林德新跑一步路,都是帮扶工作队落实到位,就连商标名称‘回龍灌’也是帮扶工作队取的。

“我用土法秘制的苞谷酒,没有添加任何化学成分,从原料收购、制作等环节都是严格管控。”林德新说,酒糟用作喂猪的饲料;猪粪提供给贫困户当生态有机肥种植包谷,然后以每公斤高于非贫困户的0.1元价格收购包谷。

酒香不怕巷子深,做出了品牌,产品供不应求。“散装白酒每公斤5元,瓶装筶酒价格成倍。醇香山泉酿出的纯包谷烧得到社会认可,浙江、河南、山东等地客商都是上门求货。”林德新说。

一人富了不算富。林德新带动本村及邻村的55户贫困户脱贫致富,农场提供就业岗位8个。

咸盈村贫困户廖大进,一家三口,哥哥哑巴,父亲患病。他家距酒厂不到一公里,是厂里的技术工人,每月工资元,使父亲治病及全家生活有保障。

“年收入30多万元,其中,销售白酒2万多斤;年收入翻番;年预计收入还要多点。”林德新晒出幸福账,今年养猪40头,目前已生产白酒2万斤。

(来源:荆楚网)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466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