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酒那点事作者谢刚甘肃武威

白癜风 http://www.bdfyy999.com

和酒那点事

说起酒,可谓老少皆知、妇孺皆知。说到酒的起源,据《神农本草》所记载,起源于远古与神农时代。

酒有白酒、红酒、葡萄酒、啤酒、 酒、果酒等种类,有高度、低度、酱香、浓香类型等区分,种类繁多,品牌繁杂,举不胜举。酒大多为五谷酿造,俗语说酒是粮食精、越喝越年轻,虽然是夸张的俗语,也印证了酒是五谷酿造之说。

且不讨论酒的酿造工艺及酒的各种传说,也不探讨饮酒对人体的利弊程度,只借酒说说对酒的那点朦胧的记忆。

八十年代初期,由于居住在酒厂附近,每天清晨或傍晚都有酒曲味从空中飘过,闻到这股时浓时淡、忽远忽近的味道,就知道酒厂在酿酒了。在当时很少有车辆驶过的大街小巷,偶尔会遇见解放牌卡车、驴马车及老乡人工拉的架子车,装着满满的酒糟走过。至于酒糟的用途当时也不清楚,后来才听人说是农民为了喂牲畜,特意从酒厂买的。说实话,当时闻到的酒糟的气味,感觉并不好闻,略带点酸味,还刺鼻,好在闻的时间长了,也就习惯了。由于当初年纪尚小,对酒毫无兴趣可谈,因此虽然时常闻到酒曲的气味,却不加理会有关酒的任何事情。

说到和酒的渊源,也是参加工作以后的事了。印象中那时候各单位之间没有显明的好劣之分。每月只要按时上下班,工资会按时如数的发放到每个职工手中,如果单位有加班加点的工作,也会有相应的劳动报酬落入工人的口袋。工资不高,也没有特别的贫富差距,很少有人与人之间的各种攀比,谁也是这么过日子,反而人与人的关系很融洽,特别是工人之间,很少有过多的勾心斗角之举,你好我好大家好,见面除了善意的问候,过多的是“粗人”之间露骨的玩笑。

那时候每个月都有几次自发的“抓大头”、“打平伙”活动,也就是凑分子。只要有人倡导,马上就有人回应,你一元他八毛,或者你买肉我买酒,三五工友聚集在一起喝酒吃肉吹牛。那时候没有茶屋之类的娱乐场所,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酒馆,还大都是老年人专用场所。像我们年轻人,这次在你家,下次在他家,买两斤肉和几个馒头就解决问题了。很少有下酒菜,最多有一盘花生米或凉拌萝卜,遇到冬天时,喝酒期间取出几个冻硬了的软儿梨,等喝完酒软儿梨化成水喝几口再美不过。

那时候虽然工资不高,但物价也相对低。记得刚开始“打拼伙”时喝的是一元六角钱一瓶的凉白酒。那时候喝酒基本是猜拳,几个人围一桌,轮流过庄,庄家和每个人划六拳,输家喝。我一直揣摩一件事,世上所有的游戏都是赢家占便宜,唯独猜拳是输家喝酒。这个规则是怎么定的,或者是哪位高人定的,没人知道,起码我至今也不知道。几个人边吹牛边喝酒边吃肉,聊着天、喝着酒、吃着肉,直到有人喝醉了,喝趴下了,喝吐了,“战争”才告一段落。每次这样的聚会,也就十来二十块钱,就能喝好、喝饱、喝趴下。好在那时候的白酒是粮食酿造的,喝多了睡一觉,第二天该干嘛干嘛,头不疼,胃不难受,所以醉了就醉了,醒了就醒了,谁也不笑话谁,第二天见面时呵呵一笑就完事。过不了几天,第二轮“战争”又重复着开始了,一般情况就固定的那几个人,就固定的那种牌子的酒,就那么个喝法,就喝得那么开心。

过了大约十年的那种闲情雅致的日子,随着社会翻天覆地的变化,也随着年龄的增长,最初的那帮“酒友”都成家立业了,各自有了自己的生活。像以前一样频繁聚会的日子也很少很少了。一是年龄关系,容不得经常聚会;二是工资虽然翻了几番,物价也同样上涨了若干,经济条件不允许频繁聚会;三是现如今的酒有点“硬”,一旦喝过量,身体的种种不适感接踵而来。加之现在聚会相对以前要排场的多,得有合适的场所,合适的人,合适的酒,如果缺一,宁肯不喝。

现在也偶尔和同学、同事小聚,也只是相应的应付一下,酌情喝几杯,绝不敢在酒桌上造次。当然,这种适量的小聚无伤大雅,可以增加友谊、交流感情,但过量畅饮就大可不必了。因酒结缘、为酒结怨、因酒成事、为酒败事屡见不鲜,听多了、见多了,自然就不再好强了。只是偶尔小酌后,依然怀念从前交往过的人,怀念从前经历过的事。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ysty/14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