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人大代表吉克石乌彝家村寨越来越重视教

封面新闻记者席秦岭见习记者周翼

春风,吹开了大凉山粉嘟嘟的樱桃花。带着春天的气息,披着攀西的阳光,全国人大代表吉克石乌从凉山启程,奔赴今年的全国两会。

从凉山到首都,她一直在琢磨着今年她的建议。

这位已过不惑之年的全国人大代表,这位来自民族地区的女性代表,想在今年两会期间为保护妇女儿童权益发声。

全国人大代表吉克石乌(受访者供图)

村子里有了共享猪圈

乌金猪给村民带来滚滚财富

吉克石乌是大凉山的女儿,是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庆恒乡庆恒村村支部书记。她爱笑,尤其是谈到家乡这几年的变化时,那种幸福感自然地流露出来。

接受封面新闻记者采访时,她对家乡的变化如数家珍。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吉克石乌从雷波县嫁到昭觉县的庆恒村时,村子里只有米的水泥路。随着脱贫攻坚的深入推进,她眼见着村庄的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

“别的不说,就拿水泥路来说吧,已经长到20多公里了。”吉克石乌还记得,在道路不通时,她去做精准扶贫户的摸排时,一天只能走一个组。而今,开上小汽车,10多分钟,就可以到一个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了。

路修好了,彝家新寨也建起来了。吉克石乌永远记得第一次去寨子里走亲戚,看见人畜混居带给她的那种震撼:一间光线昏暗的屋子里,大家围着中间的一口大铁锅,马、牛、羊住在一个角落,人住在另一个角落里。而今的彝家新寨,家家户户有客厅、几个卧室,还有畜圈,村容村貌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住进了好房子,养成了好习惯,更多的产业也装进了村子:几千亩的核桃成林、开了4家酿酒厂,还与公司合作建起了共享猪圈,村民年年入股分红。这个共享猪圈又称为乌金猪繁育基地,由于凉山乌金猪肉吃起来特别香,非常受欢迎。因此,从这里繁育出来的小猪在市场上供不应求,村民分红节节高,荷包也鼓了起来。

村民养殖的牛

村子里还有4家酒庄,村民们以玉米、荞麦和燕麦等为原料烤酒,整个村子都弥漫着酒香。吉克石乌家也开了一个酒厂,每天可以生产斤白酒,由于品质好口感佳,供不应求。她家的酒厂不仅让自家致了富,还带动村民就近就业,用酒糟养猪挣钱奔小康。她说,今年,她已经为酒注册了商标,要打造彝族酒文化的品牌,以后要走品质路线。

谁说女子不如男?

我们村女大学生占了近六成

在四川凉山,受民族地区传统观念影响,女孩入学率曾经一度非常低。庆恒村海拔1多米,过去曾是大凉山腹地的一个深度贫困村,当时女孩读书在这个村十分少见。

作为一名受过教育的女性,吉克石乌相信知识改变命运,她很重视教育,在村子里启动雨露计划,约定凡是村子里有人考上了大学,都有奖学金。

谈到教育,她说,“不得不为在凉山实施的‘一村一幼’计划点赞。”

为让民族地区幼儿过好“通用语言关”,从根本上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四川省年8月在凉山州率先启动实施“一村一幼”计划,一个村设立一个幼儿教学点,免费提供双语学前教育。

正巧,吉克石乌家门口就是一个幼儿园。过去,村里3岁大小的孩子都依偎在妈妈的怀抱里,或者田边地头跑来跑去。有了好政策,孩子们穿戴齐整都进了教室,学语言,学知识,还养成了讲卫生的好习惯。“刚开始,娃娃们进了学校还要闹,但后来都很乖。”她说,学会了普通话,孩子们上小学听课更容易了,学习的劲头更足了。

而今,越来越多年轻的家长为了让孩子接受更高质量的教育,把孩子送进了县城的学校,甚至还有家长在县城里陪读。

让她感到骄傲的是,四川省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前,她所在的庆恒村一共考出了17个大学生,还有人考进了名校同济大学,还有一个家庭两个儿子齐齐考上了大学。村子里走出了10个女大学生,占比将近六成。

记者问她,“你们村的孩子这么爱上学,是不是受了您的影响?”

吉克石乌很谦虚地说,“那倒不一定”。相反,她也受到了这群大学生的影响,如今的吉克石乌正在进修大学,是一名大二学生,她希望学到更多知识,用在村庄的管理上。

最后,吉克石乌说,无论是基础设施的变化,还是产业的进驻,还是人们对教育观念的转变,都让她对村子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ysty/27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