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生病两年多,看到一张家里翻出的老照片引起了对习水酒厂初期发展时的不断回忆,我从五岁起就开始在酒厂里随父母生活,从小见证了习酒公司从小到大的发展,才有了写出来的想法,
照片中后排左二是后来有名的陈星国,是69年酒厂第一批招工招收的知青,为习酒公司的发展起到关键作用,后排左一是曾前德,后来成了有名的酒师,当时负责技术,因为之前做过教师,我们当时都叫他曾老师,前排左一罗淮吉,后排右一江守怀,前排左二是我父亲方向凯,中专毕业后在习水县糖酒公司工作,并由他来负责接收郎庙酒厂成立红卫酒厂(习水酒厂之前名称)做会计,七八年习水酒厂正要迎来大发展时不幸因病去世,去世前担任酒厂工会主席。
我从年到年在酒厂生活了十年,亲自见证了它的发展,我父亲是中专会计专业毕业的,印象中打算盘做帐非常精通,当时非常出名,周边村庄的农民都认识他,称呼他方会计,因为要开酒,就是买酒,要找他开票,买酒糟回去喂猪也要找他,他们经常拿吃的用的东西送给我们家,我父亲工作非常忙,好像什么事都要管,还经常出差去县里汇报工作,有时去凯里等地开会,记不得了哪些地方,常常带瓶装酒出去宣传,我记得一次把我和不到三岁的妹妹留在酒厂有半个月,到吃饭时工人们才叫我们一起吃饭。
我父亲那时的工资是36.5元,当时条件非常差,我是老二,还有一个哥,老四当时还没有出生,老三是妹,家里只有一张床,我记得是用办公桌下面用木板隔了两层,我睡最下层,上层大哥睡,三妹和父母睡床上。
酒厂当时地处黄金坪村和黄金湾村,那时还没有习酒镇,当时生产的酒是红卫大曲后才改习水大曲,厂名是红卫酒厂,酒厂没有专门办公楼,是宿舍兼办公室,楼房二楼和最早的一车间并排,通过木楼梯连接,楼房一楼紧靠二车间,二车间只有一车间的一半大,我们家在二楼最里的左边第一间,二楼中间空间比较大,中间安放一张乒乓球桌,正前方墙上挂的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思大林毛主席画像,进出办公宿舍是从二车间旁石挮到一车间,然后经过连接的木楼梯进入,
我5岁到酒厂那年还没有用上电,烤酒烧的是煤,蒸出来的酒糟,靠手持很大的扇子扇冷却,当时没地方玩,就天天去看工人烤酒,当时工人有蔡世昌,肖明清和袁本安几个人,有时去一车间后门外的一条小溪沟搬螃蟹(土话)。
后来厂里养两条土狗看厂,还给狗办了户口有了口粮,那年代没户口没口粮就没吃的,每天狗就跟我们一起玩,等于成了我家养的一样了,我上学后就跟我们去学校,学校是大湾小学,到酒厂要走一个小时,酒厂去学校是上坡路,回来是下坡路,因母亲在学校教书,这样星期天才回酒厂,上学时间住在学校,狗跟我们从酒厂一路走到学校,一路上见到羊子就去追咬死它,我记得能亲眼见到的一共咬死至少30多只羊子,还从来没人找我们麻烦。
后来厂里安装了一台柴油发电机,车间里安装输送带架,采用风扇冷却,但发电量不足只能用于生产,晚上照明还不能满足,每天要送电就从家里话筒发广播通知,印象最深的是,晚上需要开电时就启动广播呼叫“李智胜送电上来”,没有电话,这样负责发电的李智胜就开启发电机,家里电灯就来电,才有光明了。
那时候酒厂到哪里都不通公路,我们从县城来只能坐车到岔角附近岩寨,或从土城坐船到岔角,然后走路到酒厂,要走一个小时,73年开始修岔角到酒厂的公路,后又修通酒厂到回龙的公路,路难修,每次修路都要死几个人。
在公路修通后厂里先买了一辆解放牌汽车,第一个司机叫曹文远,后来又买了一辆,司机姓汪。
刚修通公路那段时间,只要一听见有汽车声音往酒厂开来,老远就有一大帮附近村庄的小孩跑去追赶汽车爬上车,当地人都没见过车,对汽车很好奇,每次都有人从车上掉下来受伤。
印象最深的是每次坐厂里的车去习水县城,只要陈星国在车上,他就一路上摆龙门阵,我特爱听他讲故事,记得一次讲的是一双绣花鞋的故事。
还记得家里放有一支厂里的步枪和一盒子弹,父亲有次以为抢里没子弹,放了一枪,枪响了没伤到人,后来就教育我们空枪不能对到人,一定要记住。
还记得我们要理发就要走20分钟去不远的二郎庙街上,每次去二郎庙就要吃一碗面条,超好吃,然后渡船去对面的二郎滩街上玩,再顺街走上去就是郎酒厂,及正我们小孩没目的,就随大人走,也不知道他们去干啥。
开始阶段酒厂里就我家几兄妹,后来增加了刘家几兄妹,罗家几兄妹,陈家几弟兄,没多少小孩。很少和当地的小孩一起玩。
还有更多的记忆,需要不断回忆和整理,后续将不断写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