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水苗族自治县是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是一个典型的“九山半水半分田”的高寒山区,耕地资源少,规模化发展产业存在客观现实困难。为此,融水县委、县人民政府提出了“特色富民”的发展思路,立足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聚焦农业高质量发展目标打造了一批特色产业。其中,以保护、开发、利用融水特有的紫黑香糯等糯米种源为切入点,深度融合一二三产,采取“提品质、扩面积、保增收、增效益、促发展”五项措施,成功打造了自治区四星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融水紫黑香糯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辐射带动全县15个乡镇个行政村(含86个脱贫村)发展紫黑香糯产业,年种植户平均增收元,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打下良好基础。通过规模种植,融水紫黑香糯年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登记保护,并入选年第一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融水也获批为紫黑香糯制种和种植广西地方标准编制单位。
保护优化种业
立足“三高”提品质
紫黑香糯是融水山区群众的一个传统产业,其品种独特、米质优越、营养价值丰富。但由于种子由群众自行留种这一历史沿袭,品种纯度、品质、产量、抗性等都逐渐衰减,加上各种外来高产新品种涌入,种植紫黑香糯的群众越来越少、面积越来越小。
党的十八大以来,融水县委、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地区优质种业的保护和开发利用。针对紫黑香糯种业,提出了高科技投入、高抗性研究、高产量试验的“三高”选育保种计划,持续加大研发力度。年以来,积极协调市、县农业和科技部门,以及中央定点帮扶单位西北工业大学、广西农科院、华南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对该品种进行研究。科研人员通过保种、选育、示范试验,利用高科技进行品种提纯复壮,逐步探索出一套成熟的香粳糯和紫黑香糯栽培技术。目前共优化选育和保存了融水紫黑香糯、香粳糯、紫黑香米等14个传统水稻品种,品种纯度、品质、产量、抗性都得到了较大提升,年获第二届中国(广西)东盟现代种业发展大会“好种好品”金奖。
聚焦联农带农
壮大一产保增收
为壮大紫黑香糯、香粳糯现代特色农业,融水县一是加强土地流转,扩大种植面积,并努力打造融水紫黑香糯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通过政府引导,企业出资,示范区从年流转的亩逐步扩大到年的亩,流转户在获得土地流转金的同时,又能够在家门口通过就近就业增加务工收入。二是坚持政企共推,调动群众积极性。动员和带动示范区试验田周边乡镇群众主动种植紫黑香糯、香粳糯。在政府引导层面,凡脱贫户种植紫黑香糯的,政府给予元/亩产业奖补;在企业层面,与种植户签订保底价回收订单协议,定好合作亩数,并实行订单保底回收,给种植户吃下定心丸。
年,示范区辐射带动了1.2万户群众种植,面积达到2.3万亩,亩产量从公斤提升到了公斤。三是完善经营体系,成立产业联合体。示范区以“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联农带农模式成立产业联合体,吸纳全县11个从事糯稻产业的专业合作社加入,通过实施订单农业模式进一步确保了农民的收益。年,全县紫黑香糯总产量达多吨,总产值超过1亿元,紫黑香糯的种植、加工、销售惠及群众近5万人,种植户户均增收元以上。
延长产业链条
做强二产增效益
为强化粮食作物综合利用,该示范区不断完善粮食储存、烘干、脱粒、分级筛选、包装自动化和制酒、配酒厂房等设施设备。目前,有机原生稻特色粮食、优质益生菌黄酒年总产值达多万元,带动务工增收万元,户均增收4元以上。
在对黑糯米、红糯米进行加工品包装销售的同时,该示范区还利用传统古曲法醇酿黄酒、紫黑香米酒等多个酒类品种,增加产品附加值。酿酒后余下的酒糟用作稻田鱼、螺的饲料,实现生态链循环综合利用。目前还正在研发从谷物中提取花青素用作饮品精料,开发洗发、护肤等产品,延长产业链条。此外,该示范区还大力推进“三品一标”认定,年,获得“三品一标”认证的产品实现营收万元。
拓宽增收渠道
激活三产促发展
融水县还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元宝山自然风光、优美梯田、国家级传统村落、苗族特色民俗民风等资源为依托,建设集农业种植、休闲观光为一体示范区。结合融水“百节之乡”的优势,利用黑香糯制作糯米饭、油茶、糯米酒等系列食品,在每个节中都用来招待游客,使游客在尽享苗山美食文化的同时,感受到融水的魅力。目前,小桑村、元宝村等示范区已成为漓江画派写生基地、广西暨融水摄影家协会摄影基地,成为广大旅游爱好者休闲旅游的“网红打卡地”。
??来源:柳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