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联顾问李德,用茅台洗澡酿酒池本无酒,何

本篇文章收录于百家号精品栏目#百家故事#中,本主题将聚集全平台的优质故事内容,读百家故事,品百味人生。作者:忘情声明:兵说原创,抄袭必究有一个流传甚广的谣言,说“红军长征途经茅台镇时,曾在茅台酿酒池里洗脚”。该谣言的起源,目前有据可查的是蒋氏文宣部门当年登在《申报》上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有鼻子有眼地描绘了“红军的苏联顾问李德跳进茅台酒池里洗澡的经过”,其用意,无非是败坏红军声誉。为啥说这是不折不扣的谣言呢?因为酿酒池其实就是发酵池,那里面根本不装酒,也没有酒。酒是粮食发酵后,经过蒸馏而生产出来的。茅台酒作为曲酒的一种,其酿制过程,是选用优质的高粱、大米、糯米、玉米、小麦等粮食,按一定比例和标准混合、粉碎后,与一定比例的母糟和糠壳充分拌匀,加入适量水润粮,入甑去蒸。蒸熟后,起甑,放在摊场上摊凉至适宜温度,加入适量的曲药,充分拌匀,然后装入发酵池,用窖泥封存好,使原料在窖中充分糖化、发酵,产生酒分子。而后,把发酵后的酒糟装入甑里蒸馏,酒糟里的酒分子变成气体,经过“过气筒”(当地人俗称“烟杆”)进入冷馏器冷却,转化成液态酒,最后流入酒坛。由于气体酒的温度很高,“过气筒”很烫,冷馏缸里的冷水会很快变成热水,不能起冷却作用,所以要不断地往冷馏缸里加冷水,排出热水。排出的热水可以用来洗脚、洗澡。以上只是茅台酒酿制流程的简易说明。实际上,酿制茅台酒要经过2次下料、9次蒸煮、8次摊晾加曲(发酵7次)、7次取酒,原酒的生产周期长达1年。原酒密封贮存3年以上,再开封勾兑调配。调配好后还得贮存1年,使酒质更加醇香、绵软柔和,方能装瓶出厂。众所周知,酒是挥发物,在茅台酒总计长达5年的生产周期内,没有谁会把酒装在酿酒池(发酵池)里白白挥发掉。实际上,茅台酒厂的发酵池里只有酒糟、粮食和少许黄水。试问,李德怎么可能跳进发酵池里,用这些东西洗澡呢?普通的红军战士既然要洗脚,说明还是有卫生意识的。茅台镇上并不缺水,红军战士哪怕再不讲究,也不至于直接把脏脚伸入发酵池中,用糊糊搭搭的酒糟、粮食和黄水混合物中洗脚吧?那样咋能洗干净?当然,红军确曾用过成品的茅台酒缓解疲劳。这是因为在长征途中,红军为缓解连续长途行军的疲劳,曾规定只要条件许可,每到宿营地,全体指战员都要烧水泡脚,然后用烧酒搓脚板。红军的《红星报》上,还曾专门登过关于泡脚、搓脚板重要性的科普文章。曾山回忆道:“在长征路上,我深深感到脚的重要。道理很简单:长征是要走路的,没有脚就不能行军,没有脚就不能战斗。用酒擦洗是最好的保护脚的办法。”红军各级指挥员对此都很重视。营、连干部检查部队宿营情况时,这个是必查项。当红军部队经过茅台镇时,每个连队的炊事班,都用伙食挑子担上买来的茅台酒,以备晚上宿营时供战士搓脚用。制曲工人在老厂房里踩曲关于此事,诸多当事人都曾有过生动的回忆。聂荣臻元帅回忆:“在茅台休息的时候,为了欣赏一下举世闻名的茅台酒,我和罗瑞卿同志叫警卫员去买些来尝尝。酒刚买来,敌机就来轰炸。于是,我们又赶紧转移。”萧劲光大将回忆:“茅台镇很小,茅台酒却驰名中外。我们在茅台驻扎了三天,我和一些同志去参观了一家酒厂。有很大的酒池,还有一排排的酒桶。我们品尝了这种名酒,芳香甘甜,沁人心肺,真是一种莫大的享受。有些同志还买了些,用水壶装着,留在路上擦脚解乏。”杨成武上将回忆到:“奉命转移到茅台镇,着名的茅台酒就产在这里。土豪家里坛坛罐罐都盛满了茅台酒。我们把从土豪家里没收来的财物、粮食和茅台酒,除部队留了一些外,全部分给了群众。这时候,我们指战员里会喝酒的,都喝足了瘾,不会喝的,也都装上一壶,留下来洗脚活血,舒舒筋骨。”耿飚将军回忆:“这里是举世闻名的茅台酒的产地,到处是烧锅酒坊,空气中弥漫着一阵阵醇酒的酱香。尽管戎马倥偬,指战员还是向老乡买来茅台酒,会喝酒的组织品尝,不会喝的装在水壶里,行军中用来擦腿搓脚,舒筋活血。”成仿吾说:“茅台镇是茅台酒的家乡,紧靠赤水河边,有好几个酒厂和作坊。政治部出了布告,不让人进入这些私人企业,门都关着。大家从门缝里看,见有一些很大的木桶和成排的水缸。酒香扑鼻而来,熏人欲醉。地主豪绅家都有很多大缸盛着茅台酒,有的还密封着,大概是多年的陈酒。我们有些人本来喜欢喝几杯,但军情紧急,不敢多饮,主要是弄来擦脚,恢复行路的疲劳,而茅台酒擦脚确有奇效,大家莫不称赞。”综合这些回忆,我们可以确证以下三点。一,进入茅台镇后,红军的纪律很严,私人酒厂受到了保护。二,打土豪所得,一部分部队留作自用,一部分分给了群众。三,除了没收土豪家的酒外,红军需要酒时,都是按纪律付了钱的。这几点与红军一惯作风相符。别说进入有人烟的茅台镇,就是后来进入藏区,在当地群众都“跑反”逃光的情况下,红军迫不得已取用老百姓的粮食,都是留下了足够的大洋的。哪怕是到了几乎山穷水尽的地步,红军也不忘了打借条。新中国成立后陆续发现的这类借条,雄辩地证明了红军的组织性、纪律性。对穷苦大众和民族产业秋毫无犯的红军,才能真正赢得民心。老百姓中口口相传的口碑,自然比蒋军的欺骗宣传更可信。也许有人还会嘴硬,认为当年身处西南地区的传教士登在国外报刊上反映红军长征的文章中,也有类似于“茅台酿酒池里洗脏脚”之类的描述,觉得这些“中立”的外国人总不至于刻意诽谤红军吧?实际上,坚持无神论的红军,都是西方教会势力眼中的“异端”。参见欧洲当年“灭女巫”时的舆论泡制,指望外国传教士“中立”、“客观公正”是难于上青天的。更何况,三大红军主力中,只有红一方面军占领过茅台镇。而曾随红军长征过的几位外国传教士,都集中在从未占领过茅台镇的红2方面军队伍中。根据地方志记载,年时茅台镇上并无外国传教士开教堂。那么,所谓外国传教士在国外报刊上描述“茅台酿酒池里洗脏脚”,也只是将蒋军的污蔑宣传“出口转内销”罢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720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