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牛图
老猫光影01天子之物
出场即为巅峰,这句话用来形容牛再恰当不过了。在古代,牛不仅是祭祀品的最高规格,一定程度上还是王权的象征。
《左传》记载:“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祀有执膰,戎有受脤,神之大节也。”作为国家的头等大事,无论是祭祀还是战争。都有祭肉之礼,这是和神灵交往的大节。
汉高祖在山东曲阜祭祀孔子,使用了君王祭天地的最高规格(三牲俱全的“太牢”),以此来表达对孔子的尊敬。
最高规格的祭品称为:“太牢”,帝王祭祀天地社稷时才有资格用。“太牢”是指三牲俱全(牛、羊、猪)的祭祀品,其中牛最为关键。如果没有牛,祭品规格则降一级称为“少牢”,供诸侯使用。
图源
遇见乔达摩02国保动物
牛能称霸三牲之首,成为天子祭祀中的核心。并非天选之子,而是全凭实力。
在整个农耕文化时代。牛一直是最重要的生产工具。所以被历朝历代统治者重点保护,其地位远高于如今的大熊猫。《礼记》规定:“诸侯无故不能杀牛。”即便是地方上的最高统治者,诸侯也只能在特定的情况下才能杀牛。
李迪风雨归牧图宋
自汉以后,更是以立法保护。私自伤牛、杀牛,买卖牛肉,轻则坐牢,重则杀头。即使乱世对牛的保护也从未松懈,南北朝梁朝大臣谢谖,官拜司徒右长史,四品大员,相当于现在正厅级官员,就因为私自杀牛触犯法律被贬为平民。
03“肉食者鄙”
在阶级森严的古代,不仅人分三六九等,食物也被严格分级,早在春秋时期就有了官方版本的“肉食者鄙视链”。
食用牛肉,大概是古代最奢侈的饮食,唯有天子、诸侯才有资格享用。《国语》记载:“天子食太牢,牛羊豕三牲俱全。诸侯食牛,卿食羊,大夫食豕,士食鱼炙,庶人食菜。”
韩滉五牛图唐
如果用今天的大白话说,大概可以理解为:吃牛肉的瞧不上吃羊肉的,吃羊肉的瞧不上吃猪肉的,吃猪肉的瞧不上吃鱼肉的,吃鱼肉的就只能鄙视吃蔬菜的了。
图源
黑森林老狼04牛以稀为贵
如今百姓的餐桌上,牛肉的身影极为常见。但在“肉食者鄙视链”上,牛肉依旧是神一样的存在。不仅有传统饮食文化加持,市场需求也决定了牛肉的江湖地位,正所谓“物以稀为贵”。那么,牛肉为什么这么稀缺呢?
①饲养周期长
牛的饲养周期漫长,不像羊、猪饲养周期那么短,从幼崽到出栏仅需半年。
一般优质公牛犊从出生到出栏卖肉,需要20—24个月左右。土杂牛的育肥时间还要拉长,一般都在30-36个月才可以出栏。而繁殖母牛的饲养周期就更长了。
②繁殖速度慢牛为单胎动物,孕期十个月,繁殖速度很慢。
相比之下,羊的孕期五个月,一年两胎,一胎还能生两只。而猪就更厉害了,孕期四个月,一年两胎,一胎能生十多只小猪崽。
③饲料成本高受农业效率影响,目前饲料成本高昂,精饲料(玉米、麦麸、豆粕等)成本价格约为1.35元/斤,粗饲料(玉米秸秆、酒糟及优质青干草)成本价格约为0.12元/斤。而一头牛一年大约吃掉三千斤精饲料和五千斤粗饲料,仅一年的饲料成本就达六千元左右。何况,最后还要算上购买牛犊、人工、检疫、运输等成本。
④养殖规模受限
饲养一头牛成本近2万,如果养1万头牛则成本高达2亿。在长达一两年的养殖周期内,如此庞大的投资会导致资金压力非常大,所以难以形成规模化养殖。只有规模化养殖才可以有效降低养殖成本,在终端把牛肉价格压下来……
⑤供需关系失衡我国牛肉消费量居全球第二,消费需求还在持续增长中。而目前我国牛肉缺口每年高达万吨以上,北方不少地区也把“减羊增牛”作为发展战略,但一牛难求的现状在短期内仍然很难改变……
⑥进口速度放缓受国际疫情形势影响,入境检验检疫要求严格,牛肉进口速度缓慢,而国内疫情形势好转,餐饮行业恢复牛肉的需求却在持续增长。不止是疫情影响,近期部分西方国家出现疯牛病,我国暂停了相关国家的牛肉进口。
从最近10年的数据来看,我国牛肉价格一直呈上涨态势。农业农村部的数据显示,年,牛肉批发均价只有27.61元/公斤,而截至8月14日,今年迄今牛肉批发均价为79.83元/公斤,翻了近3倍。
如果说牛肉是肉类食品的奢侈品,那么风干牛肉就是奢侈品中的奢侈品了,一斤风干牛肉约等于三斤新鲜牛肉。
所以,你现在知道风干牛肉为什么这么贵了吗?风干牛肉虽好吃,但不要贪小便宜,一定要认准品牌。
注:部分图片源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