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月25日电 题:中国式扶贫树立全球典范
新华社记者周文其 沈洋 骆飞
国际发展和援助组织乐施会近日发布的报告显示,年全球贫富差距持续扩大:占全球人口1%的顶尖富豪集中了全部新增财富的82%,而最穷的50%人口,收入毫无起色。
与此同时,中国脱贫行动继续推进,并取得新的重大突破。中国式扶贫在世界范围树立起典范,为其他国家落实联合国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解决全球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贡献了中国方案。
亦如世界银行行长金镛所说,中国减少贫困人口取得的成绩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故事之一”。
1月20日,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县万达小镇,游客杨学亮(左)在吴正伟的鸟笼制作体验馆中学习手工制作鸟笼。近年来,丹寨县通过推广非遗文化旅游新模式,年实现全县旅游综合收入20.93亿元,带动贫困人口人均增收元,助推脱贫增收。新华社发(吴吉斌摄)
一个有力的证据是,根据年底发布的《发展权:中国的理念、实践与贡献》,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按照农村现行贫困标准累计减少7亿多贫困人口,超过美、俄、日、德四国人口总和。
国务院扶贫办日前介绍,预计年全年减贫万人以上,并提出今年再减少贫困人口万人以上的重大目标。
分析人士表示,按此计算,中国减贫人口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的70%以上,为实现联合国提出的“到年,在世界所有人口中消除极端贫穷”这一目标提供基础性支撑。
对于许多发展中国家而言,当前较为迫切的任务是尽快减少贫困人口规模。在这一方面,中国长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对相关国家有着重大借鉴意义。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其要义是要求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说,根据这一思想,中国加强架构设计与实施多项具体措施,在减少贫困人口这一领域取得显著成效。
隆冬时节,寒风刺骨,江西省上饶县郑坊镇石峡村善忠养殖专业合作社基地里却是一片热闹的景象。喂鸡食、除杂草、放羊、清理鸡舍……合作社成员们纷纷忙碌着,额头上渗出了汗珠。
“现在国家扶贫政策这么好,靠着自己勤劳的双手,我们一定能过上幸福生活。”合作社负责人杨善忠说。
8年前,杨善忠因股骨头坏死导致右腿残疾,当时手术费花了7万余元,让这个本不富裕的家庭更加困难。“那时儿子还在读初中,家里只能靠妻子外出打工维持基本生活。”
年6月,杨善忠通过互联网了解到市场养殖富贵鸡前景非常好。在村里帮扶干部的指导下,他联合其他9户贫困户,成立了养殖合作社。
随后,他们盖起两个工作间,引进只富贵鸡、60只羊,又承包一个水库养殖了尾鱼。目前,春节未到,羊已开始出售,富贵鸡也长势喜人。“保守算,我们每户贫困户能分红7千元。”杨善忠说。
游客在江西省赣州市石城县观赏竞相开放的莲花。随着精准扶贫工作开展,当地建设万亩白莲基地,不仅售卖莲子,还吸引游客前来游玩观光。新华社记者彭昭之摄
据了解,年前,石峡村有贫困户77户人,到年底,这一数据降至8户33人。江西省的年度脱贫计划也如期完成,实现50万人脱贫、个贫困村退出。
中国政府正致力于确保到年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到本世纪中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中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
然而,在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底层民众生活水平下降,最富有人群收入占比却持续扩大。
“借鉴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有助于这些国家和地区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胡鞍钢说。
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建立精准帮扶的工作体系,解决了“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等一系列问题。
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指出,实施精准扶贫,关键是找到“贫根”,对症下药,靶向治疗。这要求各级政府坚持分类施策,例如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
“如果没有扶贫贷款支持,我收入不可能涨得这么快。”说起精准扶贫,曾经的贫困户吴学友感叹道,扶贫不再是只给点钱,还有产业、技术等支持。
吴学友所在的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县金兰镇青华村过去受山高坡陡、土壤贫瘠的影响,难以实现较快发展。吴学友一家也在贫穷的困境里挣扎。
年,吴学友通过特惠贷获得5万元起步资金,尝试着发展养殖业。尽管中途因缺乏技术而造成亏损,但在扶贫政策持续的帮扶和相关专业人员的指导下,他逐渐通过“酿酒+养猪”实现致富。
据吴学友介绍,酿酒是村里的传统手艺,掌握起来比较容易,把酿酒和养猪相结合,酿酒产生的酒糟用于喂猪,既不浪费粮食,又节约了饲料成本。
“年最多的时候养了50多头猪,每月还酿造多斤玉米酒。去年有20多万元的毛收入。”吴学友说。
金兰镇党委书记陈健说,这几年基层得到的各级资金、政策的帮扶都很大。尤其是年,全镇要实现脱贫,扶贫工作更聚焦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
受访专家指出,精准扶贫的脱贫策略值得许多国家借鉴,立足于贫困地区的资源禀赋状况、市场机遇与潜力、人文旅游等优势,因地制宜找准脱贫出路,方能实现更好更稳的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