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典著作中有很多故事,往往给人以深刻启发。尤其是在冯梦龙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以及凌濛初创作的《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中,有很多富含哲理的故事。这些故事里的主人,有的会越来越好,有的会越来越倒霉,观其原因,一个人有这两个先兆,往往是走霉运的开端,越早发现越好。
一、欲壑难填
俗话说:溪壑易填,人心难满,天高不算高,人心第一高。这里有个“白水变酒卖,还嫌猪无糟”的故事,在《增广贤文》《坚瓠集》都有所记载,故事是这样的:
王婆酿酒为业。一道士往来寓其家,每索酒,与饮,数百壶不酬值。婆不与较。一日道士谓婆曰:“予饮若酒,无钱相偿,请为若掘井。”井成泉涌出,皆醇酒。道士曰:“此所以偿耳。”遂去。婆持井所出泉应沽者,比夙酿更佳,得钱数万。踰三年,道士忽至,婆深谢之。道士问曰:“酒好否?”婆曰:“酒甚好,只猪无糟耳。”道士笑题其壁曰:天高不算高,人心第一高。井水做酒卖,还道猪无糟。题讫而去。自是,井不复出酒矣。
这个故事哲理非常深刻,王婆以酿酒、卖酒为业,本来日子过得好好的,哪怕是这个道士喝酒不给钱,她也不在乎。很多人其实也都这样,在过普通人的日子时,反而很大发,一旦发财了,贪心却变大了,欲望却变大了。道士喝王婆的酒喝了数百壶,为了报答王婆,利用法力给王婆一口井,里面打出的不是水,而是酒,所以王婆发财了。三年后,道士再次光临,王婆却说井里的酒挺好,就是酿酒的副产品酒糟没有了,而酒糟是喂猪的饲料,所以猪没的吃了!
王婆得到了大量好酒还不知足,她不会用卖酒的钱买饲料喂猪,因为她比较贪心,想什么好处都得到。道士非常生气,就写了一首诗:“天高不算高,人心第一高。井水做酒卖,还道猪无糟”给王婆,并且断了井里的酒。王婆从此也开始倒霉了,因为过好日子习惯了,再回到辛苦酿酒的时代,也不会适应了。真是邯郸学步。
二、言人之非
有句话说:“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议人非”,但是这也许是一种美好的理想状态,在《增广贤文》里有句话:“谁人背后无人说,哪个人前不说人!”也就是说老祖宗认为人很难做到背后不议论人。但是凡事都有个度,如果无节制的议论别人,则就性质大变了。
“墙有逢,壁有耳”何况是嚼舌根、对一些人说另外一些人的坏话,很有可能这些议论别人不是的言语,很快就传到当事人耳朵里的。“嚼舌根”是古人也很讨厌的行为,《增广贤文》就成书于明朝,同时代的《金瓶梅词话》第二十五回:“是那个嚼舌根的,没空生有,调唆你来欺负老娘?”说明那时嚼舌根很盛行,而且往往跟搬弄是非有关。
嚼舌根往往会让自己“升迁”的机会溜走,或给自己带来灾祸,而一些人走霉运也往往从背后议论人非开始。一个人有“欲壑变大、好议人非”这两个先兆,往往是走霉运的开端,越早发现越好。
俗语:“男娶五,穷到哭;女嫁六,要折寿”,古人的智慧是何道理
老祖宗:走霉运的人,有两个坏习惯,戒掉一个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