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岭让搬迁群众安居更乐业

为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关岭自治县积极探索,结合各搬迁点实际情况,因地施策,持续做好稳定就业、产业培育、基础设施提升等工作,竭力为搬迁群众打造一个幸福美好的家园。

在关岭自治县断桥镇中心村的扒子安置点,搬迁群众龙乔英正在自家分配到的圈舍内喂猪,她告诉记者,自从搬迁到安置点以后,生活越来越好了。

“以前我住在马鞍山,住的是茅草屋,国家政策让我们搬迁到现在的平房,还带有猪圈,用水用电都很方便,赶集也在家门口,这个好政策,让我们过上了好日子。”关岭自治县断桥镇扒子安置点搬迁群众龙乔英说。

位于关岭自治县断桥镇中心村的扒子安置点,共安置户人。当地结合安置点搬迁群众生产生活习惯以及安置点周边环境条件,规划建设养殖圈舍、小作坊等帮助搬迁群众稳下来,让搬迁群众留住一份乡愁,增加一份收入。

“因为老百姓有养猪、烤酒的生活习惯,所以就修建了个养猪场、个烤酒作坊,老百姓烤酒的酒糟拿去喂猪,猪长大宰杀后熏制成腊肉,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解决群众后续搬得来,住得下的问题。”关岭自治县断桥镇扒子村驻村工作组长朱兴寅说。

在百合街道贵州利旺箱包加工有限公司生产车间,30余名工人正在加紧赶制箱包,车间内一片忙碌景象。生产线上,搬迁群众罗应秀正在前排平车上熟练缝制箱包。她告诉记者,工厂离家近,来工厂上班,不仅挣到了工资,也让她的生活更加充实。

“我是年从花江搬过来的,我在社区里的工厂上班,走几步就到厂里,在家里都能赚钱,很方便,工资都是按月发。”关岭自治县百合街道搬迁群众罗应秀说。 

近年来,关岭自治县百合街道办事处通过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引进企业入驻,通过政策资金扶持,帮助企业落地,采取“企业+搬迁群众”发展模式,把工厂建在搬迁群众家门口,有力促进搬迁群众“楼上居住、楼下就业”,进一步拓宽社区搬迁群众就业渠道。

“我们是年6月开始投产,去年的产值就已经达到了万元,带动余人就业,基本上都是同心同康社区移民搬迁户。”关岭椒香源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伟介绍。

一直以来,关岭把发展产业和促进就业作为后续帮扶重点,将安置区产业就业帮扶纳入全县“十四五”产业发展规划,出台和落实针对性强的产业就业帮扶政策措施,多渠道支持和引导搬迁群众发展产业和就业。

“我们县围绕‘四新’主攻‘四化’,按照县委‘三县一中心’的发展定位,坚持以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工作为重点,按照项目化带动,产业化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思路,做好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后半篇文章,加强就业帮扶,促进搬迁群众增收致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搬迁群众安居乐业,抓好安置区后续扶持项目建设,逐步完善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安置区社区治理,促进搬迁群众快速融入。”关岭自治县易地搬迁办公室负责人杨调燕说。

通讯员孙豪杰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张赛

编辑胡玉山

二审袁国彬杨小友

三审胡丽华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45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