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竹市剑南春酒厂“天益老号”车间,酿酒师傅抓起一把老窖池中的窖泥细闻,经年累月积聚的浓香扑鼻而来。
酒坊遗址
光阴的痕迹凝固在褶皱中
“天益老号”酿酒作坊,一个完全采用古法工艺酿酒的老车间内,生产、摊晾用的竹篾已经清理干净,所有竹篾摆放成类似民居屋顶的“人”字结构。木酒甑、鸡公车、晒笆等,和清朝康熙初年朱熠在此扩建窖池开始酿酒时的场景并无二致。光阴的痕迹几乎已经凝固在这些工具的褶皱里。
“天益老号”酿酒作坊位于棋盘街33号的古代酿酒作坊原址,是剑南春酒坊遗址中的活文物,也是剑南春酒厂的传统作坊区,体量颇大,形成一整个街区。生产车间里有仍然正在被驯化、富集的微生物群体,也有沉睡于地下的酒坊遗址。
字号传承
生命循环如精密完美的裂变
在绵竹,上年纪的人习惯将当地所产的酒统称为“绵竹大曲”。解放前,绵竹有很多私人酒坊。据《绵竹县志》记载,宣统三年,在清政府四川劝业道(相当于今天的工商局)召开的首届四川省劝业大会上,刘佐臣的“恒丰泰”所产的绵竹大曲从各地名酒中脱颖而出获得头等奖。当时,地方政府为了维护绵竹酒业健康发展,保护地方特产,还委派专人对大曲酒作坊的生产程序、工艺进行检查,符合要求的,才允许在其作品包装上使用“绵竹大曲酒”字样,非法使用者则将受到严厉处罚。
年,政府将“朱天益”、“积玉鑫”、“裕川通”等绵竹主要老牌酒坊纳入国营范围,统一整合成立了“四川绵竹县地方国营酒厂”。其中,“天益老号”厂房保留较为完整,延续了绵竹大曲的“泥窖固态纯粮发酵”传统酿造技艺(如今也是剑南春传统酿酒技法的核心区域)。由此可见,“天益老号”在绵竹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酿酒技艺
甘苦得失系于寸心之间
刚刚清理出来的古窖池足足有几米深,需要用梯子才能走下去。在经过无数次的循环发酵成熟之后,窖池内壁有种分层的斑驳,越到底层,越潮湿而温暖,并有浓重的香味弥漫。酿酒技艺中的“双轮底发酵”,大概指的就是延长发酵期,延长窖池最底层的糟醅,那是窖池中最精华的部分,大量的微生物和代谢产物最容易进入底层糟醅。
酒糟回填也是个经验性的技术活。用铁锹把酒糟铲进窖池,还要用脚踩,脚下力道的把握就像掐酒分级的不可言说一样,得失寸心知。
在关于剑南春的酿造技艺介绍中,有一些专用的名词:红糟盖顶、回沙发酵、去头斩尾、清蒸熟糠、低温发酵、双轮底发酵……其实这些对酿酒师傅来说都是日复一日反复操练的熟悉动作。
上甑也需要经验。保持糟醅颗粒之间的缝隙,好像是让微生物可以好好呼吸,松、平、薄,这样的技术要求落实到实际过程中,必然是经年累月的操作积累。即使是像摊晾糟醅这样的工序,其中也蕴含着诀窍。
调酒秘密
像美食一样调出的秘密
在掐酒分级的时候,师傅们一般都会泯上一小口。师傅对自己的杰作有这样的评价:“剑南春酒是真的好喝,回味好,不冲脑壳。”常年的酿酒工作让师傅们面色红润,很像是每天都会喝上一小口的人。但实际上,每天有强度的体力劳动,“这个工作对身体好”。师傅们一般都会这样笑着说。
调酒在白酒酿造中亦有自己的别称:在剑南春本部生产基地,一个安静的小楼称为“风味研究所”,就是调酒车间。调酒,犹如美食中的调味,是把不同年份的老酒和新酒进行混合,从而保证产品品质口味统一,保证产品的高品质。
现代传承
缓慢节奏中有着酿酒的灵魂
对于酿酒工艺来说,无法用与时俱进的进化论眼光来看。几百年来,“天益老号”生产格局没有什么改变。工人们用“新”与“老”来表明不同车间之间细微的区别。所谓的“新”车间用吊车来运输糟醅,出锅的一甑糟醅有几百斤重;而“老”车间用的还是手推车。“与时俱进”的是,新老车间现在蒸馏采用统一的蒸汽供热系统,糟醅摊晾时也用上了电风扇加快散热。酿酒工人说,由于全部按照传统的酿酒操作工艺流程,不使用现代化的机械设备,“天益老号”是现在剑南春酒厂全厂劳动强度最大的车间,也是剑南春的传统酿造工艺最具有代表性的传承者。和剑南春其他现代化的生产车间相比,这里仍然保持了古老缓慢的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