醋作为一种酸性调味品,最早可以追溯到汉代,当时人们拿它跟柴火、米饭、食用油、盐、酱和茶一起使用,被称为“开门七件事”之一。
并且中国各个地区都拥有自己独特醋产品,比如浙江陈醋、山西老陈醋、四川米醋都体现了不同醋文化和传统制醋工艺。
通过丰富的口感和独特的风味,醋为中国菜肴带来了浓厚的酸香和回味,成为中华美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添醋浇愁转欢颜,苦中作乐意缠绵其实醋没有发明之前,古代有很长一段时间使用梅子等酸性食物作为调味品,这种做法源于古代的酸菜制作技术,通过将蔬菜浸泡,从而提取内部的汁液。
而梅子的出现,则刚好被人们利用上了,毕竟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食物的口感和风味特点。
据《尚书·说命》记载,中国烹饪初取咸酸,咸源于盐,酸则来自梅子乐。这句话足以说明,酸对当时人们的重要性。
关于醋的起源,有许多不同的说法。某种民间传说称,醋是由中国最早的酿酒发明家杜康发明的。
传说中,杜康有一次在酿酒时,不小心将酒糟浸泡在了缸中。起初他也没有在意,可在20天后,他发现缸内传来一股特殊的香味。
于是他便尝了尝里面的酒糟水,结果味道酸溜溜的,十分美味。随后,他专门将一点酒糟水加入到做好的菜里,谁知菜的口感大增,并且食欲也跟着大增。
为了印证自己心中的想法,他决定将这种调味品送给邻居和亲友家尝尝,并称其为"调味浆"。
后来,杜康不仅酿酒,还制作了醋,甚至跑到市场上销售。虽然销量特别不错,但他认为这种调味浆应该有个特殊的名字。经过几天的思索,将其取名为“醋”。从这之后,醋的名声广为流传。
其实这只是一个传说,究竟是谁发明的醋,已经无从考证了。
不过对于醋的这个称呼,在古代有多种不同的叫法古人常将醋称为"酢",据清代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提到:
"诸经多以酢为醋,惟礼经尚仍其旧,后人醋酢互易。"从这一记载可以看出,古代人们将醋称为"酢",后来也被人们称为“苦酒”
由此可以看出,醋的名称不同是跟朝代有关的,随着时间的推移,称呼也变得越来越多样了。
比如,"醯"这个叫法,从周代便已经开始了,并一直沿用至唐代。
二、调味佳品醋独尊,滋味鲜美情难绝春秋时期的《晏子春秋》中有这样一句话:
"如今的兰草,经过三年的培育才能成熟,由它酿制而成的苦酒,不受君子青睐,庶民也不佩戴;而由它酿制而成的甘酿,则可与贵族贾人进行交易,以换取珍贵的马匹。并非因为兰草本身的美丽,而是因为它所酿制的酒品。"
这句话的意思是,兰草本来就不出众,而是浸泡的环境改变了它的价值。由此可以看出,春秋时期人们对醋的认知是贬义的,那么唐代又是如何看待醋呢?
在唐代,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普通百姓,都会把醋广泛用于日常饮食中,并将它视为必不可少的调味剂。
《太平广记·维杨十友》中记载:“维杨十友都是家产丰厚之人,经常轮流请客。有一天,一个看起来贫寒的老叟想要加入其中,宴请他们。维杨十友前去赴老叟的宴席时,穷老叟拿出盐和醋来款待他们。”
这说明不仅普通百姓,就连贫寒人家中也会有醋,所以醋在唐代并不是什么稀罕物品。
除了饮食的作用以外,醋在医药卫生方面也具备独特的功效。由于醋的主要成分是醋酸,因此它能够起到消毒杀菌、祛病御寒、的作用。
古人也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据明朝名医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指出,产妇房中常常用火炭烧醋,可以活筋益血,有助于产妇的生养。
他还引用唐代《子母秘录》说:"有胎死不一,月未足者,大豆煮醋,服三升,立便分解。未下再服"。
可以看出,当时的醋已经被作为解毒灭菌抗炎功能的体现。
而醋的酸味不仅仅是一种调味品的味道,它还可以反映人们对生活的感悟,可以影响情绪。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一些词汇比喻复杂的感受,诸如“吃醋”、“醋意”、“醋劲儿”、“吃干醋”等说法来描述心理的嫉妒行为。
关于"吃醋"这个说法,据说可以追溯到唐朝。当时,唐太宗听说宰相房玄龄的妻子卢氏非常嫉妒,为了弄清楚实情,就赐给卢氏一壶"毒酒"。然而,她并没有死亡。原来,唐太宗实际上赐给她的是醋,因此有了"吃醋"这个说法的由来。
随着文化的演变,后来人们还用“半瓶醋”来讽刺对某种知识或技能只有一知半解的人,用“酸腐”、“酸子”来形容那些墨守成规、死板刻板的封建时代学子。
其实很多诗歌的创作也跟醋有关,作家经常借此来表达特定的思想情感,宋代词人蒲寿岁所作《满江红》中写道:"梦觉宦情甜似蜡,老来况味酸如醋。"
借此来表达官场失意、人生不得志的苦闷,以醋来比喻酸苦的人生。
三、调和风味润心弦,醋韵飘香唤岁暮醋的品种很有多,唐代有"桃花醋",元代有"杏花酸",明代有"正阳伏陈醋"。自明代以后,醋的品种日益增多。
根据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记载,醋包括了"米醋"、"糯米醋"、"粟米醋"、"小麦醋"、"大麦醋"、"饧醋"、"糟糠醋"等多种类型。
每一种醋都有其独特的原料和制作工艺,呈现出不同的风味和口感,给予了人们更多的选择。
古人辨别醋的好坏有一句谚语:"取其酸而香,陈者色红"。
直到民国二十九年,中国微生物学的奠基人方心芳先生在,曾在他的著作《山西醋》中,将山西醋和镇江醋列为首屈一指。他赞扬了镇江醋的醇厚口感和不带药气的特点,认为山西醋略胜一筹。
山西醋之所以具有上等的色泽和气味,是因为它经过长时间的陈放,醋本身会发生化学反应并逐渐形成,而非人为伪制。这一特点使其成为中国的著名特产。
而山西制醋的历史大约有三千年之久,我国上古有一种植物叫作"真荚",这种植物每月初生一荚,然后每日生一荚,到月末停止。月望之后每天减少一荚,直至月末减完,刚好三十日。
这种植物不仅可用来计时,而且味道酸,是最早用来酿醋的原料之一。萁荚生长于晋阳,即今天的山西太原。这也是山西醋发展非常早的一个明证。
在山西有一家拥有六百多年历史的中华老字号,名为"益源庆"牌宁化府醋,被认为是晋醋中品质最优秀的。
"益源庆"醋坊位于山西太原市宁化府胡同中,创建于明洪武初期。当时明太祖朱元璋册封他的第三子朱榈为晋王,并册封朱榈的儿子朱济焕为宁化王。
"益源庆"醋最初在宁化王府内酿造,刚开始只供皇室御用,后来成为达官显贵馈赠亲友的上等礼品,被称为"官礼陈醋"。
到了清顺治年间,山西介休出现了一位名叫王来福的"醋仙"。他在太原市附近的清徐城关开办了"美和居"醋坊,并使用"冬捞冰,夏伏晒"的方法,制作出口感醇厚、香味持久的醋。
最终创造了"山西老陈醋"的品牌,使其成为中国四大名醋之首。
如果你在盛夏时节来到山西的乡间,你会发现当地人将一口用麻纸盖住的大缸放在烈日下,用醋母晒制醋。
醋缸需要不断搬动,以跟随太阳的轨迹。看到这样的情景,你会感受到过去山西家家都有醋缸、人人都会酿醋的场景。
四、结语醋作为一种重要的调味品,已经跨越了数千年历史,从古代的醯、酢,到西晋时的苦酒,再到唐代的醋,无不展示了醋在日常生活中的地位。
它的价值不仅体现在丰富口感和改善食品风味上,还对提高生活质量和改善人体健康状况起到积极的作用。不仅满足了人体对酸味的需求,甚至还推动了醋的发现和发展。
不仅如此,醋在现代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从食品调味到健康保健、清洁和传统文化等方面都产生着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三晋饮食文化[M].山西:北岳文艺出版社,
徐清萍,敖宗华,陶文沂.食醋功能研究进展(上)[JJ.中国调味品,
史游著,张传官校理.急就篇校理[M].北京:中华书局,
赵荣光.中国醋的起源与中国醋文化流变考述[J].饮食文化研究,
萧凤歧.食醋的历史与文化[J].酿造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