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酱香白酒酿造过程中的12987工艺,

“”酿酒工艺是茅台镇酱香白酒唯一工艺,

1:即一年一次生产周期

2:即两次投粮

9:即九次蒸煮

8:即八次发酵

7:即七次取酒

堆积发酵

下面我们按照酱酒生产工艺为顺序,一步步地去了解酿酒的程序,进而去诉说“”工艺,上车走着。

“1”,1年一个生产周期,这确实没什么好说的。(我甚至觉得可以跳过.....)

制曲是酱香白酒生产的第一步,每年端午意味着酱酒酿造的开始,为什么是端午?端午前后是高温开始的季节,酱酒车间此时温度达到40°-50°之间,温度和湿度的结合非常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这些微生物混入曲块中,分泌出大量的酶,可以加速淀粉、蛋白质等转化为糖分。

茅台正的制曲目前采用的是传统人工生产的方式,都是用脚踩。小麦经过踩曲这个步骤之后,做成砖头一样的曲装,并且用谷草全部包起来,统一存放,当地人称之为“装仓”。每10天左右进行一次翻转,以保证曲块的每一面都可以接触到微生物,这一过程叫“翻仓”,通常要进行两次左右。

窖池发酵

“翻仓”之后,并不意味着制曲的完成,曲块还需要储存30-50天,加上前面的工序,一块合格的曲块通常需要3-5个月时间。使用之间,要将曲块切碎,并且要尽可能地切碎。

接下来就开始"2"即两次投粮的第一次投粮,当地人称之为“下沙”,本地人管红缨子高粱为沙,所以投粮酒说成了下沙。根据“沙”的完整程度不同,品质-出酒率也不同,完整即为坤沙,品质最佳,但出酒率低;之后便是碎沙,在之后即翻沙。

下沙之后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润沙--蒸煮--摊凉--加曲--堆积--发酵。

每一个过程都有诸多讲究,润沙,即用90°的开水反复冲洗,泼水的同时伴随着滚伴,使得水分吸收均匀。在酿酒的整个过程中,仅有这个过程有水的参与,其他过程中没有水的参与。

窖池发酵

润沙之后,上甑子(一种容器,贵州家庭常用的蒸煮工具)蒸煮两个小时,之后摊凉,此间工人不停地翻开,在温度达到35°左右时,开始按照1:1的比例加入提前制好的曲。但是加入需要分9次加入,每次加入的量都不一样,最终比例达到1:1的比例。

下一步即发酵,而发酵都分为两种方式发酵,先是堆积发酵,再是堆入窖池发酵。每次入窖发酵时会泼上一轮的尾酒,目的是调节酒糟的水分含量,再次发酵增香以及滋养微生物。

完成窖池发酵之后,便开始第二轮下沙,第二轮下沙按照1:1的比例,加入新的高粱,在按照润沙--蒸煮--摊凉--加曲--堆积--发酵的工艺再一次制作。

但是第一轮下沙和第二轮下沙都不取酒,仅仅只是为了发酵,保持培育微生物,使其生长。

一个月后,开始第三次蒸煮,此次蒸煮才正式第一次取酒,这时候已经是岁末年初。酱酒生产的工艺要求必须维持高温取酒,其他香型的白酒大部分要求仅25°,酱香酒最低要求40°。

高温蒸煮

取酒之后,再次重复进行摊凉、加曲、堆积发酵,入窖发酵、蒸煮和取酒的流程,总共9次蒸煮,则意味着有8次发酵。

自第三次蒸煮开始取酒,后续大致每一个月一次蒸煮,共计七次取酒。

从一颗颗高粱变成一碗碗的酒,总计9次蒸煮,8次发酵,7次取酒,反复折腾,反复操作,最终才有我们碗里的那一滴滴美酒。

这就是酱酒的“”工艺,和生产酱酒的大概流程。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37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