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人说螃蟹不算美食,算我输那些关于螃蟹

秋风起,蟹脚痒。

秋天是吃大闸蟹的好时节!然而今年的高温让大闸蟹厌食导致“晚熟”了,很多人都没赶上中秋的第一口大闸蟹。

其实说起吃蟹的历史,中国由来已久。在《国语》有记载,吴国闹蟹灾,螃蟹横行稻田,毁尽了稻种,导致农民颗粒无收。怎么对螃蟹来一场大围剿呢?最后决定用吃的方式来消灭螃蟹。就这样螃蟹爬上了人们的餐桌。

虽然吃螃蟹的历史悠久,但吃蟹吃出花样,吃蟹吃出新高度的朝代一定是宋朝。上至皇上,下至黎民百姓,都好这一口。

众所周知,宋朝是个对吃很讲究的朝代。宋仁宗从小就特别馋螃蟹,而且一顿能吃很多。但是螃蟹性寒不宜多吃,当时掌权的太后刘娥为了宋仁宗的身体考虑,就颁了一道懿旨禁止虾蟹等物进宫。可是宋仁宗控制不住想吃的欲望,于是偷偷吩咐宫人去宫外的餐馆买了螃蟹打包回来。宫人们忌惮刘太后的懿旨,并不敢帮宋仁宗买螃蟹。也许因此,宋仁宗不喜刘娥太后的理由又多记上了一笔。

除了皇上,宋朝的不少文人墨客也是螃蟹的热衷粉。我有时候在想,宋仁宗吃不到蟹,但下面的臣子却在狂炫螃蟹,不知道他心里会不会难过?

宋朝著名诗人苏东坡,算得上是一号美食家。他在《老饕赋》里疯狂热爱的美食之一叫“霜前之两螯”,指的就是秋后的大闸蟹。老苏吃蟹除了常规的水煮的方式,还分享了一种吃法叫“蟹微生而带糟”。微生,指的不是全熟;带糟,指的是酒糟,这是醉蟹的吃法。对于吃,老苏真的是很懂啊!

后来,老苏被发配到海南岛,他有些思念江南的大闸蟹。于是他又发挥了他的烹饪才能,他把当地人的主食的芋头煮烂,捣碎,添加酱油等烧螃蟹的佐料,做成了一道有“蟹味”的螃蟹羹。后来有人在他的基础上,用大闸蟹肉,调以生姜、胡椒、面酱等,做成了一个豪华版的螃蟹羹。

宋朝另一个文坛大佬欧阳修也爱吃蟹。他不仅为螃蟹写诗,还为了螃蟹自由在螃蟹产地置地购房,可以说是为了吃蟹付出了不小的代价。欧阳修在颍州(现在安徽阜阳)当官时,写信告诉自己的儿子:颍州的猪肉、羊肉不如东京的鲜嫩,但颍州西湖所产的螃蟹却特别好吃,而且价格便宜。要是自己以后退休了,能在颍州的西湖边买块地造个房子,每天喝酒吃蟹,这样的生活岂不美哉!而事实上,这个愿望在他晚年的时候,成功实现了。

老年的欧阳修,缠绵病榻之际,都不忘螃蟹的味道。他在《病中代书奉寄圣俞二十五兄》诗中写道:“忆君去年来自越,值我传车催去阙。是时新秋蟹正肥,恨不一醉与君别”。你看,都病得不轻了,还在回味有酒有螃蟹的日子。

两宋时期,这些文人写螃蟹的诗歌,成了我们吃蟹的文化宣传。而从那时流传下来的洗手蟹,蟹酿橙,醉蟹,至今还活跃在国人的餐桌上。

其实说起宋朝吃螃蟹,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记得去年十月,合作伙伴陕西全诚亚瑞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来人与我们谈合作,他们是搞软件开发,网络技术服务的,包含技术服务、开发、咨询和推广。领导让我安排他们去吃大闸蟹,在饭局上大家吃嗨了,有人突然说:“知道吗?陕西人以前还用螃蟹辟邪呢。”

陕西来的合作商一脸懵:“此话怎讲?”然后我们就听到了一个故事,说是沈括的《梦溪笔谈》中有这样一件事:

宋朝,有一陕西人,到南方见到了传闻中的美食螃蟹。他早就听说过螃蟹的各式吃法,比如醉蟹,糖蟹,蟹黄馒头,蟹酿橙等等。也听说各大文人对螃蟹的赞美,然后他回陕西时就跟风买了一只。但是他终究还是害怕,下不了口,又舍不得扔,毕竟也不便宜。

于是,他用绳子一绑,把螃蟹挂到自家的墙上,当个墙饰也不错。天长日久的,螃蟹就被风干了。有一天,一个邻居到他家做客,从没见过螃蟹的人,被吓得转身就跑,以为见到了妖怪。后来,邻居去得多了,也就渐渐不害怕了。但是邻居不知道这是个什么玩意儿,他也没敢问。但是他自己猜测了一下,觉得这个玩意应该是辟邪的,长得那么吓人,肯定也能吓鬼。结果一传十,十传百,此后如果谁家有小孩受了惊吓,他们就会把那只螃蟹借过来,恭恭敬敬地挂到自家门口,希望借此把鬼挡在门外。

大家听后哈哈大笑,怪不得鲁迅先生说,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勇士。

中华美食文化博大精深,螃蟹只是其中之一,还有更多其它的美食故事待我们去发掘。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51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