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千峡湖顺流而下,经梅坑,向南崎岖折入大山,海拔余米至余米。一条小溪蜿蜒潺潺,如流动的碧玉。小溪两岸之缓坡凹地,星罗棋布11个自然村,统称吴布行政村。
祭祀仪式环视村落,群山层层,梯田叠叠,炊烟袅袅,仿佛置身世外。全村人口余户余人,其中畲族约占50%,为全县各乡镇比例之最。其中吴布村系最大村,居民均为畲族。吴布村至今依然较完整地保留着许多原生态的畲族生活习俗及传统的劳作模式,有“生活着的族民俗馆“之美誉。
服饰:徜徉村中,亦可见少数老人依然身着旧式族服饰,主要为头饰和花边衫。虽旧时有花鞋,现已不多见。《景宁县志》载:“…一妇女冬夏以花布裹头,中为竹冠,缀以石珠,未嫁者否。”冠状如凤头,俗称“凤冠”。一般在结婚时或节日或做客时戴。平时则裹以蓝布方巾或毛巾。畲族男女所穿花边衫样式有别。花边,畲语称“兰观”,花边衣畲语称“兰观衫”。男为青色大襟长衫,开襟处镶有月白色或红色花边,下摆开衩处绣有云头。女则为大襟衫,长过膝,领、袖、襟均镶花边。布色以青、蓝为主。
畲族表演茶俗“人客落寮便泡茶”,意为客人进家即沏茶接待。至今,吴布畲民还保留“三碗茶”习俗。所谓“三碗茶”,即主家端茶敬茶后,客人不能搁着不喝,或只喝一碗,畲族戏称“喝一碗是无情茶”,故一般要喝两碗。若主人再冲第三次,可不喝,有“一碗苦,二碗补,三碗洗洗肚”之俗语。吴布村茶叶多采自田坎路边的老茶树,采摘时间在清明后谷雨前,且纯手工制作,味道醇厚,虽第三碗,依然有原味。
彩带:村中年长畲民女性通常腰间系一围兜,俗称“拦腰”,系带即由经纬线手工编织,宽长根据使用者腰围而定,名“彩带”。村里80多岁畲族老妪雷一彩,是织彩带能手,系省级非遗传人。织彩带是畲族妇女从小必学手艺,或家庭传教或邻亲帮教。彩带用途甚广,既可当裤带,腰带、拦腰带、刀鞘带等实用品,更因技艺精致、材料精良而成为人们喜爱的珍藏品。
山歌:畲民喜唱山歌。据76岁雷玉隆老人介绍,早时村里男女老少人人皆会,现仅剩年老者会唱了。两年前已故98岁雷丑娘,能唱过百首,堪称“畲歌王”。无论是婚嫁喜庆、逢年过节、劳动空闲,还是招待客人、谈情说爱均可以歌代言,甚至丧葬悲哀时也以歌代哭。畲族民歌一般以四行、七言体韵文为一首,讲究押韵,第三句末字须仄声。形式有独唱、对唱、齐唱,种类有叙事歌、风俗歌、劳动歌、时令歌、小说歌、革命歌、儿歌、杂歌等。
节日仪式乌饭:畲族传统节日“三月三”也称“乌饭节”,至今,吴布村民仍有制作“乌饭”。此习俗源自唐代:传说先人雷万兴率众抗击官军,被困山中,粮断援绝,于是,率畲民山中觅食,摘食乌稔果充饥,终于军威大振,冲出重围取得胜利。此日正值农历三月三,后人以示纪念,便以乌稔叶汁浸泡糯米,蒸煮乌饭。乌饭颜色乌黑,气香可口,成为待客之佳品。
红酒:吴布村畲民几乎家家户户都酿糯米酒,因用红曲发酵,酒呈红色,故俗称“红酒”。酿制工艺简单,口味香甜醇美,乙醇含量极少,因此深受喜爱。通常一年酿三次,分别叫插田酒、割稻酒和过年酒。插田割稻乃农忙时节,需请村人帮忙,款待数日,豪放大饮;畲民逢年过节或招待宾客,必用此酒。酒过滤后剩下的渣叫“酒糟”,或蒸制成白酒,加盐混合长期贮藏,作煮汤、烧鱼烧肉佐料,味道极佳。
拔伤:畲民为非正常死者而举行的一种祭祀仪式。一般在死者墓葬后举行,少数也有在出丧前举行。经过拔伤,表示死者在阴间将不再重遭各种“伤门”的伤害,其子孙后代也会太平无事。整个仪式由一个法师主持,需三小时左右。法师时而手捧经书诵读,时而手持龙角灵刀舞蹈。场地可堂中可露天。据70多岁非遗传人雷玉良介绍,今畲民崇尚无神论,生活中已无人举办此仪式,但作为表演节目依然保留。
炼火:每年三月三节庆活动期间,或者外地艺术家莅临采风,操练红火是一个保留节目。吴布60多岁的非遗传人雷一丰等人组织的民间艺术团队堪称代表。旧时操练红火一般在寺院开光或者新屋落成时举行,需经请祖师、造五方寨、借天兵、练火兵等21个环节,寓意祈保村寨安宁人寿年丰、百业荣昌。畲汉均有此俗。至今删繁就简,只保留“上刀山”“踩炭火”两个环节。刀山即表演者赤足踩在扎满锋利刀子的二脚梯登高爬行;“踩炭火”即数个表演者在炭火能能的火焰上来回跳跃行走。二环节场面惊险,极具观赏性。
传师学师、做功德:传师学师即畲民“成人礼”,规定只有16岁以上男丁才独享此殊荣,是一种道教性质的原始宗教。举办时中设“神坛”,法师“传法”,整个过程环环相扣,几天几夜,载歌载舞,保佑“学法”者生不受人欺侮,死后受阎王优待,畲族长篇史诗《高皇歌)记载:“香绕炉内烟浓浓,老君台上请仙宫。奉请师爷来教度,灵感法门传子孙。”做功德则是金民成年人死后,家属为“超度亡灵”而举行的祭祀仪式,也称“做阴”。仪式也是通过歌舞来完成。关于做功德起源,《盘瓠世考》有载:“盘瓠因为游猎……跳过大树,被株尖所伤而终……后长腰木鼓,长笛短吹,男女连声唱歌。窈窕跳踢舞弄者不能及。”民国初期,做功德在吴布非常盛行,往往主家比排场,艺人比技艺。死者家属为表达对死者的孝心,倾其财产,大摆酒席。吴布村54岁雷春付等非遗传人组成团队,虽在现今实际生活中鲜有活动,但作为表演节目则广泛传播。传师学师和做功德有“坐蹲步”、“悠荡步”两个经典舞蹈动作,被艺术家传承创新发扬光大于现代大型畲族歌舞剧《畲山风》、《瓯江谣》、《千年山哈》中,分别荣获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表演金银奖。
大山有璞玉,天然去雕饰。吴布村山林茂密,田地广阔,常年自给自足,少有离家经商,具备了保留富有浓郁畲族特色文化的天然条件。吴布梯田,人称“郑坑梯田”,层层叠叠,弯弯曲曲,风光旖旎,摄影家、画家趋之若鹜。吴布村以其独特的人文景观敞开胸怀,让人们尽情地欣赏一幅幅白描的画卷,一首首粗犷的田野,一组组隽永的情诗。(文/李人海,图/虹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