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
李白,是用大唐盛世的全部物质和精神财富,滋养出的一朵青莲,也是数千年文坛独一无二,孤高耸立的绝顶。他是隐藏在云雾中的奇男子:他的出生本身就是个谜,生于何地,籍贯何地,从古至今争论不休;他接受的教育不是传统的儒家教育,而是“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以侠客之道、纵横家之学和道教仙术为自身的三大绝学,但他又在诗歌中反复向孔子致意,把他引为知音;他一生未曾科举,周游各地进行干谒,宛若一个“面霸”;他一生娶了几个妻子,做了几次上门女婿,人们视为茶余饭后的谈资;他一生云游,从不缺钱花,这也是千古疑团;就连他的去世,都被渲染成捉月骑鲸,神乎其神。他的轶事数不胜数,在他活着的时候就已经流传海内,汪伦、杜甫,都是他最好的经纪人。同时,我们有理由相信,晁衡,也就是那个日本人阿倍仲麻吕,早早地就将李白的大名、宝剑、美酒、清诗,传到了东瀛。
李白当初他带着《蜀道难》去见贺知章,贺知章没看完全篇,就击节称叹了好多次,说这是天上谪仙人。正因为李白有这样的才华,唐玄宗召他入宫担任翰林侍读,也就是天子的文学随从,皇上出去玩或者搞活动,李白就写点东西纪念一下。有一次玄宗和杨贵妃去沈香亭看花,叫李白来写诗,李白喝醉了,皇帝派高力士把他弄过来,冷水泼醒,李白文不加点写了《清平调》三首,也即脍炙人口的“云想衣裳花想容”那组诗。这都是后来文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不过李白在皇帝面前有点太不守规矩,所以落下把柄,被小人给中伤陷害,也再寻常不过了。然而鲲鹏无视蝼蚁,以李白人格之伟岸,又怎会与那些沧海一粟纠缠不清呢?他不过用一句“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带过了。玄宗终因谗言疏远了李白,赏了他一大笔黄金,让他体面地从朝廷消失,李白也毫不客气,拿着这笔钱四处逍遥。
李白赐金放还后,名声已经非常大,据《唐才子传》记载,有一次李白去华阴县,醉酒骑驴路过县政府,县令没认出李白,让人把李白带到堂下怒斥。李白在供状上不写姓名,只写“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这几行字,县令看了大惊失色道歉,李白则大笑而去。
不过李白虽然名气大,才情高,但是在政治上却头脑天真,站错队。安史之乱时,他没有跟着玄宗的太子肃宗搞事业,而是追随了非正统的永王李璘,还写了十一首歌颂他的诗歌,其中有“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的句子,把自己比作东晋宰相谢安,说谈笑间就帮永王平定叛乱,这完全是没把唐玄宗及其太子唐肃宗放在眼里。这种政治错误,只有个性高度率真,傲睨富贵王侯的李白才犯得下。李璘失败后,李白被发配到夜郎,途经白帝城,赶上大赦,才得以返回,就在此时,他写了《早发白帝城》。
李白不过我们今天要讲的,不是《早发白帝城》,而是他被赐金放还后,朋友们在长安为他设宴饯行时,他挥毫写下的《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这个题目本身,就表现出一种对前途的担忧。不过这个题目不是李白自己起的,而是渊源有自。《行路难》是乐府旧题,原本的古词已经不存。《乐府解题》说:“《行路难》备言世路艰难及离别悲伤之意,多以‘君不见’为首。”东晋的袁山松擅长音乐,他把《行路难》的古词进行了改造,填入音乐,喝醉的时候经常唱,听者莫不流涕。从南北朝开始,不断有诗人用这个乐府旧题填写新词。最为有名的当属鲍照的《拟行路难》。李白的这首诗在艺术和内容上都对鲍照的《拟行路难》有所继承。鲍照《拟行路难》共有十八首,其中最出名的是第一首、第四首和第六首。如第四首的“浊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第六首的“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太息”等句,对李白诗都有一定的启发,“金樽美酒”“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等句子,明显是在鲍照的基础上进行加工而来的。不过鲍照一连写了十八首,基本都是表现贫寒士族的人生坎坷和痛苦失望之情,内容比较重复单调,在思想境界和艺术上都略逊于李白的作品。
首句讲宴会场景。金樽,就是金做的酒杯,清酒,是上好的酒,过滤得非常清澈醇厚。古代酿酒水平不够高,想把酒糟都过滤干净是很不容易的,所以人们把清酒比作圣人,浊酒则只能算得上贤人。曹操禁酒,他手下的徐邈偷喝,被发现了,他竟然说,我不是喝醉了,我是“中圣人”了。李白诗中的清酒,价格非常高昂,一斗万钱,而玉做的盘子、珍贵的山珍海味,同样价值万钱。价格虽然不能完全反映食物的好坏,但也可侧面衬托宴席非常丰盛,朋友的盛情和友情之珍重。整个句子未必写实,这是用夸张的手法渲染宴会的盛大,突出情感之厚重,也为下文埋下了伏笔。
第二句写,面对如此美酒佳肴,作者无心动筷,这就与上句形成了对比。好酒好菜,为何没有食欲?他究竟是什么心情?李白用了细致的动作描写,他停杯,投箸,拔剑,四顾,几个动词,构成连贯的动作,画面感很强。停下杯子,扔掉筷子,心中已有郁郁不平之气,拔出剑环顾四周,寒光凛冽,更是悲愤慷慨!全句表现的是他不能进食的状态,蕴含的是愤懑不平、情绪激动而又茫然的思想情感。那么李白为什么茫然呢?
第三句李白便交待了自己的心绪,不过他没有直抒胸臆,而是用两个比喻,或者说象征,表现他心中的愁绪。李白说自己想渡过黄河,却发现河流结冰,当然也可能是发生凌汛,总之是冰川挡路,寸步难行;他又想登太行,但太行山上大雪封山,又是寸步难行。诗人当然不是真的要去过黄河又爬太行山,这是诗经的比兴之意。山川险阻,实际代表人生艰难。每当诗人积极奋进时,就会遇到困难,所以他才会心生迷茫,这也与题目行路难紧密结合。
古风第四句,则写出了李白的倔强。虽然前路茫茫,但他仍然还有所期待。这里李白用了两个典故来表现他的心境。一个是垂钓渭水边的姜太公吕尚。太公钓鱼,遇到了慧眼识贤才的周文王,两人君臣际会,成鱼水之交。李白希望自己也能有机会遇到这样的明君,好东山再起。另一个是相传本是庖厨之人的伊尹,据说伊尹在被商汤任用之前,梦到自己乘船绕日月而行。李白也想做这样的梦,追随伊尹的脚步,得到明君的认可。李白在诗中,常把自己比作太公、伊尹、范蠡、鲁仲连、谢安等人,这些人有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国家栋梁,股肱之臣,辅佐明君,成就大事,其中后三人,更是功成身退,是李白一生向往的。不过此时李白建功的机会都没有,更别想功成身退的事了,所以他在诗中,表达了对吕尚、伊尹的羡慕,这也就寄托了自己对实现个人价值的希望。
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却是行路难,李白刚受到赐金放还的打击,还是比较现实的。在前四句严密整齐的七言,把自己的愤懑、茫然、困苦和期待都发泄了之后,他的情感不由得低回了起来。句式也发生变化,变成四个三字小句,我们在诵读到这里时,通过句式的变化,就能感受到他的情感。他反复喟叹道:“人生路难,人生路难啊!”为什么难呢?是因为“多歧路”,时不时就有个人生的十字路口让人纠结选择,那么自己“今安在?”究竟在何方,到何处去呢?李白此时的思想感情陷入了很深的矛盾中。一个矛盾,是理想的美好与现实的艰难,另一个矛盾,是自己究竟要继续努力争取做官,还是认清赐金放还的事实,老老实实做自己的道士和诗人去。这个“多歧路”,其实也是有典故的。《荀子王霸》篇记载,杨朱曾在十字路口上感慨,一旦在十字路口走错半步,选择了错误的方向,那将来就是谬之千里了。杨朱这是在感慨人生选择的残酷性,后来阮籍穷途而哭,也和这有一点类似,阮籍驾车出游,遇到死路就会痛哭,他哭的自己选择的路走不通,也就是说自己的思想不能被这个时代容许,自己的价值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道路错了。李白悲叹“多歧路,今安在”,道理一样。
不过李白毕竟是李白,短暂的消极后迎来的是新生。“行路难”等四个短小三字句反复咏叹,情绪很是低回,但李白没有这样消沉下去,而是在最后一句拔地而起,昂扬立志,使人惊心动魄。他说自己一定会等到乘风破浪的时机,那时他就要扬帆远航,横渡沧海了!这也与前面“欲渡黄河冰塞川”一句形成鲜明对照,充分反映了李白在经历了思想的矛盾斗争后,终于战胜了自己,化解了矛盾,重新昂扬起精神的过程。这句“长风破浪会有时”,源自南朝刘宋时期一个叫宗悫的人。这个宗悫的叔叔宗炳有一次问侄子他的志向是什么,宗悫说出一句名言“愿乘长风破万里浪”。成语“乘风破浪”,以及李白这句诗,都源出于此。
总结整首诗,在艺术上可取之处很多。如“金樽美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的夸张的手法和华美的辞藻,“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这样准确凝练的动作和心理描写,还有“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这样瑰丽的想象,“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类自如的用典,“行路难”四句的句式变化,节奏调整和情感的反复回转,矛盾纠结,以及最后一句表现出的广阔的境界和壮烈的心胸,都是让人震撼并值得学习的。
李白究竟何以能够在茫然、愤懑、苦痛的情况下,毅然地唱出“长风破浪会有时”这样流传千古的振奋人心的名句?这与李白一生的信仰和价值追求以及自我认可有关。李白学的是纵横家之术和侠客之道,他始终希望自己的才华得以展现,并且有一番大的作为。他认为自己“如逢渭水猎,犹可帝王师”,认为自己可以“为君谈笑静胡沙”,拥有兼济天下之才,而且“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非常乐观。当然,这也不是说他就是个单纯的乐天派,他也有矛盾的一面。那就是“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在内心的激愤和怀才不遇无法化解时,他也想求仙问道消极度过,这也是他诗中很多酒、仙道的原因。矛盾复杂的性格,使得李白的诗也很矛盾复杂。比如《行路难》,一共有三首,虽然不一定作于同时,但如果大家有兴趣把三首诗拿来对比,就会发现其中的思想有激烈冲突。但是本书所选这首,却实实在在反映了李白最鼓动人心的一面。
古风关于李白的死,有一种传说是他喝醉后想捉水中的月光,结果溺水而亡,骑着鲸鱼飞上天化为星辰。但比较理性的看法,是他病死自己的叔叔李阳冰家中。李白临死前,写了一首《临路歌》,诗中说“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馀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石袂。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他把自己比做大鹏,想要展翅高飞,但在半空中力竭而亡。他说,后人虽知道了他的死,并在人间流传他的故事,可谁能像孔子一样为自己流泪呢?这说的是孔子获麟春秋绝笔的事,孔子看到西狩获麟,想到如今是衰败世道,却又祥瑞神兽,岂不是荒谬,于是孔子感慨,自己的事业已经没有价值了,所以流泪而不再写春秋。李白认为,自己和孔子一样都是怀有大才但人生失意的悲剧人物,所以只有孔子才能称得上自己的知音。这种对生命的悲剧体认,是李白孤独的灵魂的体现。
一首《行路难》,足见李白的才华。他是天才吗?当然是天才,不只是文学天才,更是心性和人格上的天才,惟其如此,他才能在鲍照的基础上大幅度开拓,写下千古名篇,才能在人生困顿之时,仍然直挂云帆济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