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漫九州溢四海,依然好酒数茅台。”茅台酒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却很少有人知道它为什么叫茅台。当代作家阿来曾这样理解茅台的名字,他说:“茅台的名字本身可能不是这个意思。但举杯之时,就会想,香茅的茅,高台的台。香茅的香是浮动的,高台的高是越来越高,越来越往上的。两个字,暗含了酒应有的品质与境界——或者说是应该给人的催发。”那么茅台的名字到底是什么意思,又是怎么来的呢? 历史上,茅台镇这个地方有过马桑湾、四方井、半边桥、云鼓镇等诸多名称,但最终却因为茅台二字深入人心。那么“茅台”为何深入人心并且成为了茅台酒名呢?这就要着重说一说茅台的“茅”字了。 《说文解字》记载:“茅,菅也,从艹矛声”。这个菅,最常见的词语是“草菅人命”。菅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多生于山坡草地,其实就是茅草。然而就是这种看上去毫不起眼的茅草,却成为了引发一场战争的理由。 公元前年,齐桓公南下攻楚。当时齐桓公兴师问罪的第一大理由,就是管仲说的“尔贡苞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意思是“你们应当进贡的苞茅没有按期进贡,导致没有“缩酒”的材料,造成周王无法进行祭祀,简直是罪大恶极,今特地兴师来索取苞茅。” 那么,什么是“缩酒”呢?“苞茅缩酒”则是古人的一种祭祀仪式,祭祀时将茅草扎成束直立,将酒从上淋下,酒糟阻留在茅草束里,酒汁渗透流出。用茅草过滤的过程,象征酒被祭祀对象享用了,而用含有特殊香气的茅草过滤去渣,得到的酒液不仅会更加清澈,还会更加清香,从而表示对神灵的敬畏。如果没有茅草,祭祀就无法进行。所以看似不起眼的茅草能够成为引发一场战争的理由,也就不足为奇了。 在中华远古先民眼中,“茅”还是一种非常神秘的东西,有“灵茅”之称,并且有诸多用途。用于军事,有“名列前茅”,指在行军时如遇敌情,举茅草发出警报;用于分封,有“裂土分茅”,指用茅草包裹泥土授予被分封的人,象征授予土地和权力;用于占卜,白茅还有平安吉祥的象征。古人甚至还认为在生活中用白茅铺地,可以避免灾难。 如今,在我国中南、西南少数民族“茅”用于占卜和作为植物崇拜的对象,仍非常普遍。比如榕江超短裙苗寨有著名的“茅人节”,彝人用茅草根代表死者的“灵魂”贡在祠堂里,仡佬族还有茅草舞。 仁怀这块土地上的原住民,就是仡佬族的祖先——濮人。濮人善酿酒世所公认,徐霞客《粤西游日记》记载:“主人出‘茅滤酒’劝客。”而粤西(广西)也是濮人生息之地,这就说明濮人滤酒也要用茅草。而据史料记载,赤水河畔的濮人在河边筑高台祭祀祖先神灵,祭祀的时候也会用到茅草,将茅草栽满祭台以护先灵,时间久了长满茅草的祭台就被称为茅草台,后来简称为茅台,这就是茅台镇地名的由来。 在仁怀境内濮人居住过的其他地方,也有茅台的地名,如茅坝镇有“九井八庙十茅台”,坛厂镇也有茅台。这些有趣的地名现象,与这里的土著先民濮人对“茅”的某种崇拜观念直接相关。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一个小小的祭台可以被用作地名,甚至成为茅台酒名了。 从滤酒敬奉神灵到包裹泥土授予权力,从茅台地名到茅台酒名,可以说从诞生的那天起,“茅”就与酒产生了关系,并且与政治、军事、权力水乳交融。如今,在茅台重阳祭酒节朗诵的《茅台赋》中,也出现过“美酒通人神灵气,白茅启天地玄心”的诗句,这就体现了如今的茅台人对先人茅草崇拜的传承和发扬。 来源茅台集团融媒体中心
编辑沈仕卫
编审向永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