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酒记着三句话,喝遍天下都不怕。这是我几十年前无意间听来的几句话话,也是让我受用了半辈子的几句实话。
去年春节回老家,听说当了几十年支书的老支书因为年龄原因,终于清静下来了。我特意拎了一瓶习酒窖藏88,请他坐坐喝两杯。他看我只掂一瓶酒,说一瓶酒你也敢请客呀?我说,你不是说过,请得起客就管得起酒,你放开喝吧!
他哈哈一笑,我什么时候对你说过这话?
我说,你没有专门对我说过,但是我确实听你说过。
于是,就着这瓶蛮对他口味的窖藏88,我们俩慢慢地边喝边聊。
他是我们村多年的村干部,从生产队干到大队,村干部的不同角色他都干够遍了。我还在上中学的时候,一个偶然的机会,听他与人扯起喝酒的话题,他不经意的几句话,被我这个当时还不会喝酒的人听到了。
第一句,量大抵不上酒多。酒场上千万不能逞英雄,有些人在酒场上意气风发,豪情万丈,其实最先倒下就是这种英雄好汉。你酒量再大,能比酒坛大、比酒厂大?酒量再大也是有限的,谁要是敢跟酒较劲,一定会被酒先把自己撂倒。
第二句,请得起客就管得起酒。有些人在酒场上恋战,喝到似醉非醉的程度好说大话,把这一瓶喝完,把那一件喝完,什么时候你才能喝完呀?既然请客,人家都作好了充分的准备,绝对不会喝到一半没酒了,因为那太丢面子了。你只要肯喝,主家就会不停地给你开瓶,千万别把自己看得太牛,永远别把他人看扁,酒是永远也喝不完的。
第三句,能叫酒糟塌,别把人喝坏。酒比油贵,确实不假,但是人比酒更贵呀,酒吐出来人就轻松了,酒在肚子里闹鬼,难受的只有自己。自古至今,有多少英雄好汉倒在酒桌之下,有多少酒量大充英雄的人早早撒手人寰,就是因为喝酒不知道保护自己。喝酒本来图个乐,谁知道却让酒精图了命。
那到底应该如何保护自己呢?他说,喝酒是手段不是目的,喝酒是过程不是结果,喝酒是心情不是比赛,喝酒是表达而不是闷灌。喝酒之前先把心情表达到位,喝得舒畅;开喝之后要严格自我把控,绝对不能被人左右;喝到差不多的时候,要坚决封口,就是捏住鼻子灌也绝对不喝。
中国人喝酒,大多数人都喜欢有个场面、有个氛围,这才放开痛饮。麻烦就在于人多了收不住,开场三杯酒,主家敬三杯,相互碰几杯,高兴猜几枚,这几轮下来,一般的酒量早就坐不住了。
如果有人好言相劝怎么办?酒杯接着,告诉对方:心意我领了,但实在不能喝了,请谅解。
如果有人苦苦相逼怎么办?能推则推,能躲则躲,能洒则洒,能吐则吐。宁可当场丢面子,绝不酒桌充英雄。
如果有人死死盯着怎么办?实在推不掉、躲不过,又跑不了的时候,当面作假,是最好的自我解套办法。脖子一仰,酒倒身后去了;茶杯一端,酒从口中注入茶杯了;袖子一抿,酒从口中吐到衣服上了。只要酒不喝到肚里,那就是对自己最大的保护。
原来以为坐酒桌是十分排场、十分幸福的事情,听了他的话,我才知道,原来喝酒也有喝酒的难处,喝酒也有喝酒的不得已呀!
也就是从那时起,我知道如何应对酒场的客套与纠缠了,我这个不会喝酒的人也不再害怕酒局了。这几十年来,我也经过不少的事,见过不少的人,喝过不少的酒,但凡入场,前三杯我利利索索、干干净净地喝起。然后趁着我的脸红,对各位告饶,酒量太小,请务必谅解。
如果有人又劝又逼推不掉,我就如法炮制,茶碗里,饭碗里,烟缸里,痰盂里,都是吐酒的好地方。
有人发现怎么办?不怕呀,他的揭发,我的丢丑,正是彻底不喝的理由:对不起,实在喝不下了,刚才那杯已经吐了。你们喝吧,别因为我一个,败了大家的酒兴。
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千年古代都离不开酒,高兴了要喝,忧愁了要喝,来客了要喝,出门时要喝,喜事要喝,丧事要喝,求人办事要喝,没事凑个热闹要喝。酒就是人情的媒人,人情的酵素,人情的桥梁,人情的纽带。酒不可不喝,关键在于度的把握。
话说到这个份上,老支书开心了,这么说,我在喝酒上还是你的老师了?
我说:当然。如果当初没有听到你那几句指点的话语,就我这小酒量,不知道喝醉多少次,喝死多少回了。
他说:好,能在喝酒上把握好自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你做到了,我佩服;我也做到了,你高兴。今天,对着这瓶好酒,我们俩慢慢品尝,但是你可不许再拿了啊!
我说:行。但是我也有一个条件,你我今天都不许洒酒、吐酒,要杯杯见底,口口进肚。
他这个喝了一辈子酒、矜持一辈子的老头,早已忍不住,主动把酒瓶打开了。于是我们两个不紧不慢地品着、说着,喝了此生最规矩、最真诚,也绝不做假的一场酒。
俗话说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