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式体验就是让消费者通过各种途径体验到这个酒的好处,甚至亲自酿酒配酒。整个体验过程,梳理下来,分为几个环节:知味轩品酒、酒厂参观、配酒鉴酒、总结反馈。1先说知味轩,知味轩其实是一个内部饭店,仅限邀请才能进去,主要是邀请好友或者意向客户边吃边聊,品尝李渡酒,介绍李渡酒的文化,类似于卖茶的会有茶桌,但是知味轩的投入比较大,要有厨师,要有服务员,但也就一个宴会桌,还不对外营业,没有翻台不翻台的说法,顾客来了免费吃喝,投入还是比较大的。当初汤司令做知味轩,公司有人就小心翼翼的问他,就这么吃吃喝喝,咱能挣钱吗?没看到顾客现场卖酒啊。很多人没看懂知味轩的价值,如果不挣钱,李渡肯定不会做,现在全国大大小小的知味轩加起来家,家家都赚钱,都快成一个连锁品牌了,秘密在哪里呢?知味轩并不独立核算,而是李渡品牌和经销商各自开设的招待客户的品酒私享餐厅,请来的人,都是各个领域的意见领袖,也就是KOL或者KOC,他们现场不买酒,但是可能是意向加盟商,也可能以后需要用酒,对于懂酒或者爱喝酒的人来说,一个客户一年的消耗量就是几十万,抓住这些人,是李渡酒打开局面的关键。作为一个小品牌新产品,通过这种方式获客,要比任何形式的线上获客方式都更高效更长久,李渡酒一开始几年,从来没打过广告,就是靠这种陪人喝酒的方式,慢慢做起来的,慢是慢了点,但对于要打文化牌的酒企来说,这个模式行之有效。随着规模的扩大,他们又把知味轩标准化了,分为三个级别,品牌是总舵,经销商是分舵,其他异业合作的叫小舵,比如一些茶台,摆上李渡酒,就可以成为客人们的谈资了。同时,对菜品,也作出标准化,不变的是四个主打菜,其他菜根据各地特色和时令变动。对于装修风格,总部有验收标准,但各地自己发展自己的特色,有一个商丘的经销商,就发展了汉文化的知味轩,装修是汉代风格,吃饭时,介绍汉朝的饮食文化;还有的分舵,有海鲜资源,每天都有当天打捞的海鲜。总而言之,对品牌名称、场地、部分菜品标准化之后,其他由分舵发挥,只要能把各个分舵小舵的社交资源拉进来,服务好,就行了。服务好了,但顾客不购买怎么办?知味轩不是购买的场景,是社交的场景,是李渡酒的社交载体,在于传播品牌文化,让顾客更感兴趣到酒厂走一走,更深入的体验酿酒和配酒的过程。2再说酒厂参观,这是沉浸式体验的重头戏,是对李渡酒从感兴趣到认可的关键环节。工厂参观是很多品牌都在操作的体验玩法,李渡酒的老酒厂也不大,而且看起来其貌不扬,不过,经过几年的运作,这个酒厂已经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并且被工信部评为工业遗产,每年有八万人到酒厂参观。酒厂参观并不是走一圈听一听讲解,整体上有八九项,但不是每一组游客体验所有环节,而是分为了三个级别:45分钟、90分钟、分钟(大概是这么个划分方式)。不同的游客,体验不同的项目。我根据整个流程,划分了几项,除去进门讲解和中间合影留念,核心环节有:酿造车间参观,现场看酿酒师傅混合酒糟,喝一口刚酿出来的酒,60多度,五一十一等重大时间点,还会组织游客亲自混合酒糟,亲自参与酿酒,还可以吃一个酒糟鸡蛋,在酒糟里煮熟的鸡蛋。这个环节对没见过酒厂的用户,有新奇感,新时代的打卡时玩法。然后是去元代窖池参观,这是最重头的环节,是让游客相信李渡酒是有老窖池这件事的关键,经文物专家鉴定,元代窖池始于年,李渡最高端的就是根据这个来的,定价是+,也就是元,现在还在用的元代窖池,只有四个,明清和民国的窖池有十几个,加起来好像也就二三十个,这个酒就是从这些老窖池里酿出来的酒,所以,他们的广告语是“液态古董,喝一瓶少一瓶”。这是他们主打稀缺性的关键。茅台原董事长季克良来李渡参观说,茅台要是有李渡这样的老窖池,那更不得了了,但是,茅台是贵州的,中国人口的迁徙是湖广填四川,四川填云贵,那都是明末的事情了,不可能有元代的窖池。老窖池这个事儿,是很多酒厂都在打的概念,国窖,就是年的老窖池,但是,这些酒厂的酒,不可能是这些老窖池生产的,老窖池的作用是有几百年前的微生物,李渡的元代窖池也是如此,里面有多种微生物族群,酿酒时只需要从这些老窖池里取出老糟培养微生物,作曲再用于新酒酿造,所以,白酒好不好,关键看有没有老曲。这些原理跟大家一讲,说实话,对外行人,挺洗脑的,至少知道了辨别酒好坏的标准,品牌给消费者洗脑的方法无非就两种,一个是给新概念,一个是给新标准,有了这个标准,消费者不自觉的就会拿这个尺子去衡量别的产品。为了加深印象,下一个环节是参观酒库,也就是存酒的仓库,一个老酒企业的关键之一,就要有老酒库,李渡的老酒库里,镇库之宝是近一百年的20多坛老酒。据说,这老酒都已成胶状,是当年大革命时期,老一辈领导在当地招募革命军时埋下的,想约革命胜利再打开喝庆功酒,只不过,去当兵的本地人,大多牺牲了,没有回来,也就没有打开。除了这些,还有其他年代的藏酒,李渡主力酒品,就是添加了这些老酒配成的,个人也可以封一坛老酒藏在这里,这里微生物丰富,更有利于酒体的发酵。你在这里存了酒,以后就更记得这个品牌了,而且还想再来,看一看自己那坛酒怎么样了。到这一步,游客基本上就被彻底洗脑了,就算很多行业内人士,也没见过这种窖池和酒库,会被深深的震撼,认为李渡酒,真的值那个定价。再往下,是参观酒厂博物馆,把李渡的起源,一些名人对李渡酒的点评,比如华国锋、袁隆平,袁隆平也是江西人,在年推出了杂交水稻,所以李渡酒为了纪念袁隆平的功绩,开发了李渡,李渡酒9分大米,一分高粱,所以,水稻是成就李渡酒的关键。这就又做深了李渡的文化牌。3最后是配酒鉴酒,就是让你自己根据提示,老酒新酒搭配,配一款酒,一个是十年老酒滴两滴,一个是二十年老酒,滴一滴,其余都是新酒。这种体验好就好在尝鲜,大部分人没有配过酒,配完之后,摇一摇摇出龙卷风,写上自己的名字,体验感、互动感、记忆感非常强。整个活动下来,基本上每个人多多少少都会发照片视频到社交媒体,免费传播李渡。另外,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我写这篇文章,虽然讲的是他们的方法论,但充斥着会各种小故事,这些小故事,就是李渡酒在不断给自己的品牌充值社交货币,成为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资。他们还有两个谈资,一个是著名文化学者纪连海,纪连海也到酒厂参观过,是个天天喝酒的人,他有一个书法家朋友,80多岁了,每次跟纪连海喝李渡酒,喝一半就把李渡酒打包带走了,不让喝了,只让喝别的酒,因为他太喜欢喝李渡酒了。纪连海给汤司令发消息说,要不然你给这老画家送几瓶酒吧,哄着老先生给你写几个字。另一个故事是,新疆一个少将,是金东集团老板儿子的岳父,岳父对闺女说,听说有一个李渡酒,比茅台还火,现在不让喝茅台,能不能弄几瓶李渡酒?其实,这岳父还不知道,李渡酒就是他亲家的子公司。想想看,茅台酒为啥一直火?不就是因为他们主打的“国宴用酒”吗?老一代领导特别钟爱,虽然实际上开国大宴的用酒是汾酒,但不影响茅台国酒的定位,因为有无数关于茅台的小故事在酒桌上流传。品牌是什么?品牌就是特定群体对某个产品的共识,不断创造共识,是品牌增加记忆点的核心,这么多人来过酒厂,体验过这些环节,在这个群体中,就逐渐形成了共识,而后不断涟漪式扩散,逐渐在市场上就有了李渡酒的浪花,浪花越来越多,就成了小巨浪。所以,体验这种玩法,一旦做了,就不要停止,要不断完善,不断挖掘细节,整个体验下来,最后一起吃饭的时候,他们工作人员会逐个请求大家给他们提意见,他们再不断进化,所以才有了不同级别不同版本的体验。比如,还有拍微电影的环节,穿上古装,在酒厂摆上桌子,类似古代的酒馆喝酒;再比如,在鉴酒环节,把高档酒低档酒分别注水,看各自的变化,比如燃烧高档酒和低档酒,分别有哪些不同;比如品评清香、浓香、酱香和李渡酒,看谁能猜得准。最大的升级,还是他们打造的国宝宋宴,虽然李渡是发源于元代,但是他们想把文化牌打到宋代,以宋徽宗的字体作为审美标准,宋代服饰,宋代菜品和瓷器,宋代的文艺作品,打造一个高端的宴会文化。如果说沉浸体验是把消费者拉近到李渡酒,国宝宋宴又把李渡拔高抽离了,一拉一推,这把传统文化的牌,就有了层次感,把酒的价格定到比茅台更高,也顺理成章了。4当然,能打出这样的牌,一个是你自己真的要有底蕴,另一个,你的品质要真的好,否则,文化和产品就脱节了。用汤司令的话说,你打文化牌,要让消费者看得懂,如果看不懂就麻烦了,茅台前段时间出了一个科学院院士,很多人就看不懂了,认为白酒怎么还成高科技了?消费者看不懂了,就被反噬了。除了前面几个比较大的体验核心点,还有很多道具,道具是体验的另一大特色。比如,酒糟泡过的花生,酒糟做的雪糕,酒糟鸡蛋,这些吃的,都很有特色,只有来参观才吃的到,没有地方可以买的。再比如,在知味轩吃完饭,还可以用黄水洗洗脚,黄水就是蒸馏的废水,味道有点大,但微生物元素比较多,泡脚有利于健康。再比如,吃饭的时候,还有一个行酒令,类似算命抽签,每个签上有一个不同的要求,有的是自己喝,有的是让上一家喝,有的是指定别人喝,有的是自己唱歌,这是一个用来活跃酒桌的道具,是为了增加体验的乐趣,同时也传播古代中国的酒文化。这些小道具的开发,还真的要有点细腻的娱乐心态,从历史中挖掘,从产品中挖掘,从娱乐顾客的目的挖掘,不一而足,但都让顾客觉得有趣,这一趟没白来!总而言之,李渡的沉浸式体验在白酒行业走出了一条独特的路线,但很多企业来了以后说,这学不会,体验太多了,不好把控,陪客户吃完饭,还要陪着泡脚,做品牌做到这个地步,是不是太累了?的确,如果打个广告就能把品牌做起来,谁愿意这么费劲?这也是被逼的,对手太强了,市场竞争太激烈了,只能走差异化体验这条路,一开始是很累,但慢慢的成了标准化,反而越走越宽,越走越顺。这也是为什么李渡酒可以连续翻倍增长的原因,因为后劲儿足,去年翻倍,据说今年的业绩也会翻倍。那么,这套玩法,他们为什么能保证质量,越走越顺呢?他们还有一套私域运营体系做保障,我们下次讲: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ysty/73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