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身残志坚美酒香飘脱贫致富路

本文转自:雅安日报

身残志坚美酒香飘脱贫致富路

——记石棉县返乡创业者王友国

王友国在准备酿酒原料

11月7日,石棉县新民藏族彝族乡双坪村,村民王友国如往常一样早早起床,往灶里煨上一筐柴火,上缸、舀水、蒸煮……待到炊烟袅袅时,一股浓郁的酒香便扑鼻而来。

若不仔细观察,很难发现眼前忙碌的酿酒人竟是一名双手不便的残疾人。“虽然有只手不方便,但我还有另一只手,还能干得动活。”王友国曾经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但他凭着自己酿酒的手艺,一点点改善着家人的生活,也逐渐摸索出一条浓郁而甜蜜的脱贫致富路。

返乡创业

学习酿酒技术

“酿酒是门技术活,发酵时不能见光,否则酒会发酸。什么温度下的酒曲决定了酒是什么口感。”提起酿酒,王友国充满自信,烧柴、蒸米、煮酒、装瓶,他虽双手不便但酿酒功夫灵活娴熟。

王友国天生肢体三级残疾,父母在他年轻时相继去世,他不得不走上打工谋生之路,搬砖、扛水泥、背材料……多苦多累的活他都干过,但由于没文化、缺技术让他屡屡碰壁,最终还是选择回乡发展。

“打工的收入,吃喝下来就分文不剩了,还怎么养家糊口。”王友国表示,想着当时返乡创业的政策和环境都很好,回家成了“最佳选择”。

年,王友国被精准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此后,在当地政府积极鼓励村民发展枇杷种植,壮大产业支撑的背景下,王友国利用现有土地,发展了4亩枇杷,但因枇杷见效周期长,要想实现早日脱贫还得另想办法。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瞅准了酿酒这一行业。“当时我发现村里人买酒不太方便,尤其是大量需要酒的时候。”王友国表示,他还想到了当地藏族、彝族同胞喜爱饮酒的习惯,便琢磨着学习酿酒。

巧的是,王友国的妹夫有着二十多年的酿酒经验。于是,他从最基本的备料、粉碎加工、拌料、蒸料等工艺开始学习,3个月后,终于将酿酒工艺牢记于心。

就是在这样天时地利人和的情况下,王友国很快有了自己的第一份劳动成果,他更有干劲儿了。

“第一次酿的酒没有进行销售,而是分给了周围的村民。”王友国表示,一方面是为了感谢周围邻居对自己的帮助,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听取更多的建议和意见。

克服困难

成为一方佳话

就在王友国以为一帆风顺的时候,酒厂的启动资金让他犯难了。

“还好有乡政府和驻村工作队员的帮助。”最终,石棉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新民信用社给予他小额信贷4万元,他又从石棉红会无息生计资金借款1万元,加上从亲戚朋友处借来的几十万元,王友国终于在年8月左右建成了90平方米的酒窖,并由此开办了“良友纯粮酒厂”。

同年,王友国在当地集镇上租赁了一家店铺销售成品酒,随着知名度不断提升,当年他卖酒的毛收入便达到30万元。截至年上半年,王友国已窖藏白酒6万余公斤,价值两百万元以上。

想着酒糟可用作猪饲料,猪粪还可用作黄果柑、枇杷等果树的肥料,王友国又修建了养殖场养殖生猪,开拓了一条集酿酒、养猪、种植为一体的生态循环农业产业道路。

从年开始,王友国便将酒糟免费送给周围的贫困户喂猪,还定期以元/天的劳务费吸纳他们前来酒厂务工。

“我现在的生猪存栏有50余头,每年都能给我增加一笔不少的收入。”王友国表示,如今酿酒的种类也越来越多,线上线下的销售渠道也要拓宽了。

一路走来,疫情、地震……充满坎坷,但身残志坚的王友国一次次选择不向命运低头,有了困难就去战胜它,脱贫致富的决心从未动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45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