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乡土散文腊肉飘香

儿童白癜风能治得好吗 http://pf.39.net/bdfyy/bdfhl/170401/5270056.html

腊肉飘香忆童年

牛年的春天比往年的春天来得早,腊月廿二就立春了。我家乡董联村人习惯立春之前杀好年猪。没养猪的人家,早早购买年货。进入腊月就用柴火将香肠腊肉熏好,香喷喷的。

小时候,我最喜欢吃腊肉,未到腊月,就天天问父母哪时候才过年。因为过年才有鞭炮放,有小皮球玩,有新衣服穿,更主要是有腊肉吃。

想到吃腊肉,鼻子仿佛闻到腊肉的香味,口水就在舌根下打转。那时,母亲常常炒腊肉给我吃。见她从楼底取下腊肉,洗好放到甑子里蒸煮,然后切成片,用干豆豉和野葱炒好,香气扑鼻。

母亲勤快喂猪,人家说她喂猪“手气好,乱喂乱成,一年喂两发,肥嘟嘟的”。记得母亲早晚背着背篼上山找野菜,将野菜砍碎,用大锅煮熟,放入少量的米糠、苞谷面,喂猪时添放一小碗生酒糟和盐水,按猪大小定时定量地喂养,这就是母亲当时的养猪“技术”。

20世纪70年代,每年还要抬猪上缴国家,两户一头或一户一头,抬到食品站去,毛猪每斤7角8分钱。之后,顺便买十几斤猪肉回来,用盐巴、辣椒面、花椒面搓匀,上炕,用柴火、松枝叶熏烤,不久便成腊肉,送饭下酒特别香。那时养的猪没有化学成分的添加剂等催化饲料,现在,想吃上用那种“技术”喂养的猪肉实在难找。

腊肉在我家乡是招待贵客的上等佳肴。有客人来到家里,男主人就笑容满面地陪着抽烟、喝茶、聊天。女主人赶紧做饭,下“老烟刀”(腊肉)。小时候,我最希望客人到家后多住几天,这样就可以天天吃腊肉了。

有一年寒假,我二舅来了,是我父亲约来的,住了十几天,每天教我读《诗经》《易经》《三字经》等,认不了字得被揪皮肤、扯耳朵,拉我到大桌边跪上一炷香时间。二舅是旧社会的教书匠,他用封建的方法教育我,让人受不了。吃饭时,虽然每顿饭都有腊肉,可我怕吃,二舅太严肃了,我希望他早点回家。

舅舅走后,母亲可怜我,把煨熟的一个猪腿给我,叫我带去山上,守牛饿了,想吃就吃。我和伙伴们聚在一起,他们也带着年粑,我们在一块平整的地方,找来干柴烧起大火,将猪腿和年粑烤热了,分着吃,味道美滋滋的。吃饱后,骑牛比赛,大家玩得快乐,开心。

如今,母亲老了,喂不了猪,我也吃不上她做的香肠、腊肉了。有时想吃就到街上买,或在网上订,让快递员送来。可是买来的腊肉不是盐咸,就是盐淡,或者是皮子硬,没有麻辣味,总之,没有母亲做的好吃。

顺应时代的需求,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在家的都是些上了年纪的老人,除了看家、接送孙子上下学外,没时间种田地、养猪。今年因为疫情,家乡杀猪的很少,肉价猛涨。外出回乡的人只能买上少量的五花肉,安安心心呆在家里灌香肠、烤腊肉。逆风行走过寨子巷道,门口就闻到飘香的腊肉味,那味道又将我带回童年,带回儿时那淡淡的乡愁。

审阅:丹桂

简评:腊肉是家乡一道令人垂涎的美味,是妈妈勤劳能干的象征,是作者经久不忘的故事。希望家里天天来客能吃上腊肉,却宁可不吃也不愿意二舅来家。巧妙构思和选材,耐人回味。

终审:严景新

作者:蒋明杰

编辑:卜一

每日刊发作品优选纸刊《中国乡村》杂志,凡上刊者免费包邮赠送样刊

投稿必须原创首发,投稿邮箱:zxmtth

.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4584.html